近年來,貴港市港北區積極深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把設施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模式,開展工廠化循環水養魚,提升水產養殖的綜合效益,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春季是投放魚苗的好時節,也是魚苗銷售的旺季。近日,在位于港北區的貴港市鑫海水產種苗養殖場內,工人們正在陸基圓桶里打撈魚苗進行銷售,此次銷售魚苗15萬尾。據介紹,從正月十五開網銷售魚苗至今,前來購買魚苗的水產養殖戶絡繹不絕。
該養殖場占地面積450畝,以現代設施漁業產業為主,建有現代設施漁業養殖車間、工廠化循環水育苗車間、配套養殖生產設備標準化池塘,主要養殖加州鱸魚、長豐鯽魚、桂花魚苗等,年均生產水花1.5億尾、水產苗種3500萬尾、成品魚145萬斤。該養殖場負責人卓偉靈說,魚苗主要銷往廣西本地和貴州,成品魚主要銷往云南、貴州、四川,市場前景廣闊。
該養殖場主推純氧增氧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全面應用現代智能化設備,研發出集工廠化循環系統、養殖尾水處理等于一體的大型養殖系統,比傳統魚塘養殖節約80%的用地,且產量是傳統池塘的12倍。
卓偉靈介紹,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是一個新模式,有節水、節約用地、增產增收的優勢,水經過系統的固液分離、生化、臭氧、液氧、紫外線殺菌等處理環節,將水體各項指標降解到正常的范圍內,循環利用水資源,從而增加養殖密度,增加產量。
該養殖場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吸收周邊農戶到養殖場就業,助力產業富民,增加群眾收入。2023年,養殖場通過輻射帶動周邊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陸宏夏 鄒慶林)
(責編:王勇、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