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時不等人,春日勝黃金。眼下正是龍蝦種苗投放的黃金時期,走進當涂縣石橋鎮謝公村,一幅幅熱火朝天的“水上春耕”圖景徐徐展開。
一大早,養殖戶程昌喜就在自家的蝦塘里忙碌了起來,只見他先提前規劃好投放的距離和地點之后,就熟練地撐起了小船,將成箱的活蹦亂跳的蝦苗投放到蝦塘里面。隨著濺起的水花,一只只行動敏捷的青褐色蝦苗爭先恐后地從網箱里躥出來,迅速“躍”入清澈見底的水中,入住到了它們的“新家”。
據了解,程昌喜此次一共從全椒縣購買了1400斤蝦苗,等到一個半月之后,小龍蝦就逐漸成熟即可上市售賣了,按照往年產量預估,每畝蝦塘大約可產250多斤的成熟龍蝦,預計可以帶來約17萬元的收入,待到龍蝦養殖結束以后,養殖戶們還可以種上小油菜,這樣利益就能達到最大化,真正實現了一田多種、一田多收。
不變的是資源,改變的是理念。除了像往年一般養殖普通小龍蝦之外,今年程昌喜的心中也有了一個新想法。原來,自從去年看到村里“小藍龍”(澳洲淡水龍蝦養殖)豐收之后,程昌喜就一直蠢蠢欲試,今年便專門留出15畝打算5月份的時候來養殖新品種“小藍龍”。此外,他還想了一個萬全之策:如果今年小龍蝦行情不好,那就按照原計劃,根據小龍蝦結束時間,再種上一季水稻或者小油菜;萬一行情特別好,小龍蝦很早就賣完了,那就還可以在原本的蝦塘里再養上“小藍龍”,也不耽誤后期小油菜的種植。稻蝦、蝦油等輪作方式真正讓一田多用、一水多收變成了可能,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接下來,石橋鎮將繼續整合各類資源,深化稻蝦輪作、蝦油輪作及稻蝦共養等新型種養模式,以“水鄉藍龍”標苗養殖基地產銷一體項目為抓手,全方位打造“小藍龍”產業鏈,逐步推進養殖規模化、專業化,帶動全鎮特色水產養殖業升級提檔,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共同致富。(趙珊)
(責編:蘇恒、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