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動態
“鰻”游大別山
作者:人民網記者 高飛躍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發布日期:2024-03-29 16:30字體大小:【大】【中】【小】
“大別山的山溝溝里也能養海鮮?”“這魚是海魚,淡水咋能養?”“冬天那么冷,能養活嗎?”
4年前,當綠品水產養殖公司落戶安徽省岳西縣菖蒲鎮溪沸村時,立刻引發了村民們的熱議,大家都覺得在大別山里養海鰻有點“不著調”。
“不僅能養,而且比沿海養得還要好!”綠品水產養殖公司負責人林品峰是福建福州人,多年從事海鰻養殖。來到岳西前,他的6個海鰻養殖基地都位于沿海地區。談及在大別山深處養海鰻的緣由,林品峰告訴記者,在沿海地區養海鰻,一旦遇到臺風、海嘯等惡劣天氣,就會損失很大。
“在這養鰻魚,自己也是頭一遭,最初心里也沒底。但岳西縣的水質給了我信心。”林品峰介紹,在國內多個地方考察后,果斷決定把養殖基地落戶岳西縣,這里的水質非常好,pH值、溶解氧、硫化物、鋅等指標全部處于鰻魚養殖標準的最佳等級。
2020年養殖基地正式開工建設,建成養殖池44口,2021年底正式投放魚苗,每口養殖池可以養6萬尾鰻魚。
走進昏暗的養殖池,透過手電的燈光,只見密密麻麻的鰻魚正在水中游動。
“鰻魚苗也就牙簽大小,我們最初從咸水開始養起,逐步降低鹽度,最終完全實現淡水養殖。冬天時,通過熱水泵維持溫度確保鰻魚苗安全過冬。”林品峰說,在沿海的養殖基地,鰻魚苗存活率在70%至80%,在岳西的基地,存活率能達到95%以上。
“鰻魚苗在我們業內有著‘軟黃金’的稱號,最近幾年一尾魚苗普遍在20元以上。存活率高,收益也就大幅提升。”林品峰說。
2023年上半年,經過14個月的養殖期,第一批鰻魚從大別山出貨。2023年,綠品水產養殖公司產值近5000萬元。
海鰻“游進”大別山,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收益,當地不少老百姓也因此過上了好日子。
“在養殖基地上班,每個月能有6000元的收入,比去外地打工還要強。”溪沸村村民李玉春笑著說。
像李玉春這樣長期在鰻魚養殖基地工作的村民,在溪沸村還有20多個。此外,綠品水產養殖公司還帶動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超50萬元。
“如今,投資8000萬元的二期項目正在興建。”菖蒲鎮鎮長儲超說,下一步將積極對接推進鰻魚加工企業落地,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鰻魚產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帶動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責編:關飛、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