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瀘州市龍馬潭區雙加鎮十里漁灣,花香四溢、暖陽正好。
3月11日一大早,在晨曦的微光中,打魚人林勇穿上那件有十多年“工齡”的防水衣,和伙伴們一起瀟灑地張開雙臂撒下漁網,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手中的漁網像十里漁灣的花兒一樣綻放開來。
隨著周圍人的尖叫聲,帶著微微的魚腥味,一網兜魚被拉上岸來?!凹胰藗儯裉斓聂~非常不錯,這一網至少有10000多斤?!薄白畲蟮囊粭l大概有20斤哦。”……現場熱鬧的同時,林勇的直播間里也熱鬧起來,“哇撒!這么多魚!”“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龍潭魚’?”
“對,這就是‘龍潭魚’,我們十里漁灣的品牌,無公害養殖,肉質非常鮮美?!背弥褲O網拉上岸的間隙,林勇熱情回應著“粉絲”。
“龍潭魚”,龍馬潭區雙加鎮十里漁灣打造的特色品牌。
品牌的打造,鏈條發展必不可少。龍馬潭區“精耕細作”,把聯農帶農、促農增收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托大春生態漁業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帶動雙加鎮雙加社區、大沖頭村、羅星村等村(社區)100余戶農戶挖塘養魚。2015年,雙加鎮水產養殖規模已達到4500余畝,十里漁灣水產養殖區初具雛形;隨后,在不斷完善十里漁灣產業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的基礎上,引進水產養殖主體,建立“五統一分”機制,強化農戶與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提升水產園區發展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十里漁灣,曾經的小漁村,如今已有春江雪月等26家水產家庭農場、大春專業合作社等9家水產合作社、四川鄉韻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4家水產企業,以及30余家農家樂,形成了從水產養殖、漁業深加工到觀光漁業、生態采摘、休閑旅游,以“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城鄉融合發展的產業鏈條。
上岸后的“龍潭魚”更是讓來此游玩的市民興奮不已?!叭~宴”是他們此行的“終極目標”。
爆炒的火辣、拔絲的靜謐、燜煮的濃郁、油炸的香脆......隨著火光的跳躍和鐵鍋的翻動,嫩滑的宮保魚丁、絲滑的拔絲魚排、酥脆的香辣魚鱗、鮮香的魚肉餅等逐漸成型,熱氣騰騰間,散發出誘人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餐桌上,一家人探討著魚的美味,其樂融融、歡歡喜喜。
保證魚的品質,龍馬潭區多措并舉。引進四川鄉韻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不僅建有占地2000平方米的育苗繁育和分揀中心,專用于孵化培育鱸魚等名優魚,還建有4485平方米的高位循環養殖池。此外,通過對智慧漁業養殖的大數據監測與分析,引進利用智慧養魚系統終端,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溶解氧、水溫等傳感器,實時監控魚塘、魚池的水質情況。聘請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科研團隊專家,對水產養殖和繁育工作進行定期技術指導。
魚的數量和質量的保證,讓“龍潭魚”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從瀘州走到了重慶、貴州等地群眾的餐桌上,也走進了更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十里漁灣因魚而“誕生”,也因魚而“火爆”。環松灘湖馬拉松比賽、“鄉村文化旅游節”、廚魚大賽等活動的加持,讓十里漁灣頻頻“出圈”。2023年,十里漁灣吸引游客40余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00萬余元,帶動周邊農戶戶均增收10000元。
打魚、賣魚、釣魚、吃魚、賞魚……十里漁灣這條“魚”的故事精彩延續。(汪靜、劉?。?/p>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