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mswic"></tr>
  • 簡體 繁體

    行業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動態 > 正文

    生態優先守底線 產業轉型新跨越 湖北漁業高質量發展再譜新篇

    作者:來源:湖北日報 發布日期:2024-01-30 09:02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doZoom(18)">大】【】【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的美譽,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淡水水域面積居全國第一。2022年,全省淡水水產品總產量首次突破500萬噸大關,連續27年居全國榜首。

      去年,黨中央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強調要毫不動搖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為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荊楚大地得天獨厚的水域生態環境和豐富多樣的水生生物資源,是淡水魚產業發展的搖籃。湖北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省農業發展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柯尊勇介紹,近年來,我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漁業“小切口”做好產業振興“大文章”,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主動力,全力推進全省漁業高質量發展,切實為我省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貢獻漁業力量。

      餐桌上每7條淡水魚中1條來自湖北

      “增氧效果出乎我的意料,接下來其他魚塘也要裝起來?!标栃驴h湖北長樂泉井農業科技公司示范池塘養殖基地負責人舒思地笑著說道。

      走進該公司養殖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擺放齊整的鱖魚養殖池,密密麻麻的魚兒正在快活地游動,隨著一把魚料拋灑入塘,池面沸騰了,數不清的魚苗爭先恐后地跳出水面,爭搶魚食。舒思地告訴筆者,過去一個塘只放3000尾鱖魚,試用新設備的20畝魚塘,現在已經投放了近30000尾魚苗,大大提高了鱖魚的存塘量,預計銷入市場后,收入最低能翻4倍。

      近幾年來,省農業發展中心不斷加大對漁業科技的投入,全省水產產量突飛猛進,在種業創新上,培育出水產新品種19個,率先突破黃鱔全人工繁育技術,中華鱘等長江珍稀魚類的全人工規?;庇@得成功,創新開展長江野生魚馴化繁育推廣“6條魚工程”(中華沙塘鱧、銅魚、長吻鮠、長春鳊、大鰭鳠、刀魚),其中長江“刀魚”首次在湖北人工養殖成功;在模式創新上,開展“稻蝦憨”模式和“七錢蝦”生產技術研究攻關行動,全省稻漁生態種養規模達802萬畝,居全國第一,并創新池塘“零排放”圈養等設施漁業養殖模式,連續兩年入選“農業農村部十大引領性技術”,幫助我省設施漁業快速發展,特別針對山區庫區利用冷水資源發展鱘魚、鰻魚、虹鱒等工廠化養殖技術,規模達到686萬m^3;在加工上,先后攻克了魚蛋白質分步酶解、魚皮制革、小龍蝦甲殼素制備等淡水魚精深加工技術,全省水產加工品總量達到144萬噸,涵蓋冷凍品、干制品、熏制品等10大系列100多個產品。

      一步一個腳印,目前,全省擁有國家級漁業科研機構4家,建有3個國家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和29個國家、部、省級淡水漁業研發中心,擁有各級水產科研所41家、水產技術推廣機構507個,10多萬水產專業人才,全國淡水漁業、淡水生物學兩院院士共有7位,其中有5位在湖北。有效打通了漁業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在線推出漁業技術服務平臺“湖北省漁業科技超市”。漁民們拿起手機即可“學技術、解難題、知價格、連市場”,平臺注冊用戶已達18.66萬,廣受社會各界好評。

      隨著國民生活品質的提高,漁業已經成為突破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全國最重要的淡水魚生產基地,我省是全國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推進水產品穩產保供的主戰場、主渠道。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工作部署,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業發展中心大力推動漁業“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2022年,全省淡水水產品總產量首次突破500萬噸大關,占全國的14.7%。預計2023年淡水水產品總量將再創新高,連續28年居全國第一,現在國人餐桌上每7條淡水魚就有1條來自湖北。

      “蝦十鱔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

      2023年10月28日,在首屆湖北(仙桃)黃鱔節開幕式上,有關方面正式對外公布:“仙桃黃鱔”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為172.25億元,創下全國同類產業新紀錄。

      在西流河土坑村的黃鱔繁養基地里,星羅棋布的網箱懸浮在一個個魚塘里,遠遠望去如同一道獨特的水鄉風景畫,蔚為壯觀!這里水域面積達2萬余畝,是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黃鱔繁養基地?!岸际莵碣徺I黃鱔幼苗的,今年我們規模化全人工繁育2億尾黃鱔苗,存活率高達95%!”仙桃市洪淵澤水產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童國兵介紹,以前黃鱔苗依賴自然繁育,數量少,成本高。經過技術改良后,黃鱔苗不僅存活率提高,養殖成本也從平均3元/尾降至1.5元/尾左右,從7月開始,全國各地的黃鱔養殖戶都來仙桃搶購苗種。

      和黃鱔一樣,湖北小龍蝦在全國也具有重要影響力。2022年,全省小龍蝦養殖產量113.8萬噸,黃鱔產量15.4萬噸,均居全國第一,監利市、洪湖市、潛江市小龍蝦產量長期穩居全國前三甲,仙桃市黃鱔產量多年居全國第一。小龍蝦產業已形成了集繁育養殖、加工流通、電子商務、休閑旅游、餐飲服務、節慶文化等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綜合產值達1465億元。我省鮮活黃鱔遠銷北上廣深、云貴川渝和長三角等地,在上海江陽等重點批發市場占有率超過60%。

      去年以來,全省多次專題召開小龍蝦、黃鱔產業鏈推進會,出臺“蝦十條”“鱔七條”意見,從品牌提升、科技創新、強鏈延鏈等多方面強化產業政策,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產業發展,極具針對性、可操作性。全省上下迅速行動,瞄準“品牌最響、產量最大、品質最優”的目標,共同打造“潛江龍蝦”“仙桃黃鱔”兩大省級區域公用品牌,整合監利、洪湖、潛江、仙桃等主產區產業資源,推動全省共樹一品牌、共遵一標準、共推一產業,成功舉辦第十四屆湖北(潛江)龍蝦節、首屆仙桃黃鱔節,“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到350.8億元,“仙桃黃鱔”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到172.25億元。

      據省農業發展中心透露,為保障“蝦十鱔七”政策成功落地,全省組建以省小龍蝦、黃鱔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國水科院長江所、華中農業大學等為核心的育種團隊,開展小龍蝦、黃鱔新品種培育,目前已獲得3個生長速度好的小龍蝦群體和生長性狀好的F4代(即選育繁殖的第四代),選育了黃鱔大黃斑F3代。在產量質量雙提升的同時,圍繞池塘、稻田、溫棚、車間等多種場景與多種養殖技術耦合,研發“四季有蝦”技術,推廣“稻蝦鱔”“藕蝦”“工廠化養鱔”等新模式,不斷拓展養殖空間。去年前三季度,全省小龍蝦產量超120萬噸、黃鱔產量超10萬噸,同比增長都達到10%以上。

      此外,我省成立了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控股集團和湖北省黃鱔產業集團,打造集精深加工、外貿內銷、冷鏈物流、智能裝備于一體的融合發展平臺。加快推動蝦頭、蝦殼、鱔骨等“變廢為寶”,潛江華山、鐘祥興祥等企業投入甲殼素、蝦青素規模化生產,仙桃允泰坊、顧大嫂等企業擴大黃鱔休閑食品、調味產品生產規模。還組建了6個省級小龍蝦科技服務小分隊,深入主產區“分片包干、駐點服務”,成立以中科院桂建芳院士為組長的小龍蝦、黃鱔產業鏈省級專家組,推動從育種到精深加工全產業鏈科技創新。已開發小龍蝦系列加工產品60多種、黃鱔系列加工產品20多個,10公斤級甲殼素納米晶研制工藝進入中試,成功研發小龍蝦剝殼機、黃鱔宰殺機等全自動現代化設備。

      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作為湖北農業農村經濟的優勢產業,漁業是全省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2022年,我省漁業經濟總產值3513.4億元,占全國的11.38%,漁業產值占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7.7%,漁民人均純收入25172元,創歷史新高。目前,全省水產品產量5萬噸以上的縣有36個,10萬噸以上的有16個,稟賦的水產資源不僅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更成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

      綠色發展擦亮全國淡水漁業第一大省“金字招牌”

      江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透過波光粼粼的江面,隱約可見江豚在水下游弋,兩岸樹木林立、游人如織,金色的陽光灑下,好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景。

      去年12月是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也是我省連續第14年組織開展以“關愛水生動物,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科普宣傳月活動。據了解,湖北現有國家二級以上水生野生保護動物31種,省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21種,其中更是包括大家所熟知的長江江豚、中華鱘、長江鱘、胭脂魚、大鯢等水野保護旗艦物種。近年來,為詳細掌握全省水生生物資源現狀,我省相繼建立了13個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70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在長江漢江干流、部分重要湖庫及水生生物保護區共設立了96個監測站位,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監測調查。監測表明,我省長江干流的魚類品種較禁捕前顯著增多,胭脂魚、大鯢等物種的野外種群也得到了較快恢復,還有多年來難見蹤跡的長江鱘,近兩年在我省長江干流也多次被發現。

      長江十年禁漁實行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旗幟鮮明、態度堅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長江禁漁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長江十年禁漁放在長江大保護和湖北高質量發展的大局中統籌推進,將長江禁漁寫入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和省政府年度工作報告,納入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重要內容。省農業農村廳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省農業發展中心全力參與各項工作,推動我省長江禁漁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目前,全省退捕漁民全部轉產安置,籌措各類資金60多億元,32226名退捕漁民上岸安置實現應補盡補,退捕漁民生產生活安穩向好;長效監管機制全面建立,建成88個“天網工程”視頻監控系統,建立包括983名江段長、3455名岸線長、1786名巡護員的網格化管理隊伍;水生生物資源快速恢復,長江監利段“四大家魚”卵苗發生量從最低時的不足1億尾、提升至78.7億尾,刀鱭、鳤魚時隔30年重現湖北江段。

      “堅持生態為先、提倡綠色發展,深入推進一魚一產業,是守好淡水產品產量第一大省金字招牌的殺手锏?!笔∞r業發展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柯尊勇表示,中心將繼續落實“蝦十條”“鱔七條”意見,聚焦全產業鏈,穩一產、強二產、聯三產,在科技支撐上狠下功夫,提升漁業產業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建立全省專家庫,加強新品種推陳出新、新模式推廣普及、新技術推廣應用,嚴格遵守“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進一步加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漁業資源養護,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為鄉村振興和農業強省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上一篇:海南陵水依托自然優勢大力發展水產南繁種業 下一篇:我國完成最大規模農業種質資源普查

    打印本頁

    香港黄页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国产馆精品推荐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凹凸精品视频分类国产品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韩国演艺界|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无圣光一区|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国产精品videossex白浆| 网友偷拍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1313午夜精品理伦片|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青娱乐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