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一個有著鮮明海洋底色的城市,如何發展海洋經濟、做好“藍色文章”?市人大代表、上海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王宏舟代表在本次兩會的提案中,建議推動上海市人民政府與農業農村部合作共建“中國現代漁業發展研究院”,將上海打造為國家遠洋漁業中心城市、國際遠洋漁業樞紐城市,探索走出一條建設現代海洋城市的新路徑、新模式。
據介紹,近10年全球漁業產量增長超40%,成為食品生產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我國2030年水產品需求量預計將達到7400多萬噸。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是“漁業大國”,但漁業資源環境剛性約束突出,產業結構性矛盾明顯,現代科技支撐不足,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強,離成為“漁業強國”還有極為漫長的道路要走。必須加強漁業發展戰略研究、現代科技轉化支撐和高端專業人才培養,深度參與國際漁業治理,有效維護國家漁業權益,并不斷提高漁業治理人才隊伍能力和水平。
王宏舟代表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建立漁業發展國家高端智庫。匯聚上海的高校、科研院所力量,推動上海市人民政府與農業農村部合作共建“中國現代漁業發展研究院”,開展國家重大漁業政策論證評估。智庫將主動對接國家“農業強國”和“一帶一路”建設需求,聚焦我國漁業現代化和全球漁業治理領域的全局性、戰略性、關鍵性問題,通過“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我國漁業產業創新升級、高質量發展和漁業現代化建設,為上海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以及全球漁業藍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二是打造漁業治理人才培養培訓國家平臺。立足國際與國家兩個層面,一方面拓展漁業專業博士研究生培養,設立漁業和水產養殖高級研修班,開展高素質涉漁涉海國際組織青年人才培養和對外漁業技術人才培養援助;一方面開展多層次、多方位漁業、漁政人員培訓,為漁業現代化提供人力支撐。
三是承擔國家全球海洋治理平臺樞紐功能。深度參與全球漁業治理,用科學數據構建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的國際海洋資源戰略價值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向國際社會大力宣傳我國嚴格遵守養護管理措施、嚴格控制船隊規模、嚴厲打擊 IUU 漁業活動、嚴格規范捕撈行為、積極保障船員合法權益的決心和實踐。參與國際海洋和漁業談判及履約,深化與全球性、區域漁業組織合作。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