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2023年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名單,宿州海璟水產養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榜上有名。這是繼去年獲得全國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骨干基地稱號后,海璟水產獲得的又一項榮譽。
為進一步引導和帶動水產養殖綠色健康發展,擴大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國家隊”,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加快推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組織開展2023年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創建活動。
海璟水產安徽宿州基地占地面積200畝,一期工程面積4萬余平米,包括水處理車間、養殖車間、育/標苗車間、生化實驗室及物聯網數控機房等。公司基于自主研發的數字化、自動化的智能工廠化循環水高效養殖技術,整合環境工程、生態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和系統,模擬海水養殖品種最佳生存生態,實現了內陸全年候“無地域界限”的規模化養殖。
今年以來,陸養海鮮正被越來越多的創新企業實踐。所謂的陸養海鮮,是指在內陸進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海洋產品。要實現真正的陸養海鮮,不僅要將淡水變海水,還要解決水質優化問題,如水質富營養化、水體滋生病蟲、排泄物等。海璟水產總經理魏曉東介紹,用水過濾和再循環系統代謝養殖用水,代替海洋或湖泊中的自然水流及菌體平衡,保持水質的安全潔凈與品質可控,實現全封閉全自動的循環水養殖。
在海璟水產安徽宿州養殖基地,全程無抗生素添加的海鮮品種——珍珠龍膽石斑魚第二批規模化產出。今年上半年,海璟水產共銷售珍珠龍膽石斑成魚100噸左右,產品銷往杭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獲得無抗認證的陸地工廠化養殖的海鮮已經走進了一二線城市的居民餐桌。
據介紹,公司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對水質以及魚類生活環境指標進行動態監測和科學管理,減少資源浪費,提升養殖效益;通過應用微生物和臭氧納米技術等多重手段,構建高效、封閉、自動的水循環系統,保持水質指標穩定,實現養殖尾水零排放,推動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而整個養殖過程中0抗生素0藥物投入,在品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了綠色環保養殖。
水產品養殖綠色化、科技化、工廠化,已經成為行業發展方向,眾多先行者加快了前進步伐。海璟水產的“內陸海水魚類工廠化全自動循環水高效養殖技術”先后在新加坡和安徽宿州基地進行海水魚養殖示范應用,取得了漁業新技術2023年度優秀科技成果獎、2023數字農業農村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優秀項目獎等。
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示范創建力度,以提質增效、穩產零排、綠色發展為目標,通過智慧漁業創新技術,實現產業融合發展、農業增產增收和水資源循環利用,打造成極具特色的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典范。(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