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2月10日電 題:漁民穩、巡護強、魚類豐 重慶長江“十年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果
作者 楊夢逸
2021年1月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實行十年禁漁。禁漁近三年來,長江有何變化?
連日來,“綠水青山踏歌行——十年禁漁看長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重慶墊江、萬州、巴南等區縣,探訪重慶長江“十年禁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從“退得出”到“穩得住” 捕魚人變身護漁人
重慶墊江縣高安鎮的李代國祖輩3代都靠打漁為生,在龍溪河邊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他,見證了河水由清變黑,再由黑變清的過程。
在李代國的記憶里,兒時的龍溪河水總是清澈見底、魚蝦成群。
然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造紙廠、養殖場、化工廠陸續在河道兩邊修建,環境污染愈加嚴重,龍溪河漸漸變得不再清澈。2007年時,龍溪河水質一度達到劣Ⅴ類,河里的魚類大量死亡,很多對水質要求高的魚類都沒了蹤跡,李代國的打漁生意也越來越差。無魚可捕的他選擇了外地務工。
2016年,李代國選擇加入護漁隊,決心改變他從小依賴的母親河?!跋裎疫@樣加入護漁隊的漁民還有不少。長年的打漁經歷讓我們了解水域情況,哪里容易發生違規捕撈,我們就會重點巡視?!崩畲鷩f。
據了解,重慶市人力社保、民政等部門通過實施精準就業幫扶、針對性培訓、動員提檔參保、兜底政策救助,確保上岸漁民有出路、生計有保障。截至目前,重慶市上岸漁民有就業意愿的7429人全部就業,符合參保條件的10414人全部參加養老保險。
“通過整合清漂、巡河、漁業、發電,墊江縣實現水環境綜合治理再升級?!眽|江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該縣大力實施河岸復綠、濕地打造、基塘建設等項目,積極開展水域生態修復、小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小散污”企業整治等工作,龍溪河墊江段的水質得到有效改善,長期保持在Ⅲ類及以上。
從“禁得了”到“管得住” 非法捕撈無所遁形
“漁政AI預警處理平臺,能自動識別垂釣、放網、捕撈等行為進行報警,收到報警后,我們會立即派出就近的行動隊員核實上報。”在重慶巴南木洞水域警務室,相關負責人劉國建介紹,“今年7月4日,我們在巡護過程中通過AI預警系統發現有人正在進行電捕魚,通過調取監控并對事件發生的位置等進行分析研判后,我們迅速趕到現場,查獲32公斤江魚,并將涉案4人移送檢察機關?!?/p>
創新技術正在為巡護工作帶來極大便利。截至目前,重慶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已覆蓋南岸、九龍坡、萬州、武隆等30多個區縣,全市非法捕撈等案件數量大幅降低。
據了解,為了讓長江十年禁漁“禁得了”“管得住”,重慶市公安、農業農村委員會、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勤聯動,以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落實落地為基礎,主動扛起長江上游責任,切實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以“人防+技防”打造全方位、全覆蓋、全天候的立體巡護體系,全力做好禁捕工作。
從2021年1月1日長江十年禁漁至今,重慶累計查辦涉漁行政案件4500余件,偵破刑事案件1700余起,取締禁捕水域“三無”船舶2955艘,清理殘留網具5633張,勸導制止違規垂釣25萬余人次,整改市場涉漁突出問題7300余個。
從“休養生息”到“生生不息” 水生生物逐步恢復
“2022年3月12日,我們在長江萬州武陵段意外發現了一條長江鱘,這也是我工作30年以來,第一次發現長江鱘的蹤跡?!被貞浧鹑ツ甑囊荒?,萬州區水產研究所大周基地負責人傅秋民難掩激動。
萬州區水產研究所大周基地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增殖放流站野化馴養基地,主要開展各類魚類品種的人工繁育技術攻關及野生魚類救護等工作。
“我們工作就是從長江里把一些名貴品種和常規品種收納起來,通過不同的時間周期養殖成親本,再經過人工繁殖培育苗種,達到放養標準后再放入長江?!备登锩窠榻B,目前,大周基地放有親本保種網箱32個約800平方米,保存長江鱘、胭脂魚、巖原鯉等珍稀名優魚類。
“長江禁漁近三年來,水質越來越好,魚群數量變多了。”傅秋民說,近十年,萬州區水產研究所已累計向三峽庫區投放珍稀魚7000多萬尾,通過持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有效促進了魚類資源恢復、豐富了魚類資源多樣性。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數據顯示,三年來,重慶市累計放流各類水生生物5100余萬尾,有效補充了長江魚類資源。據監測,重慶長江魚類的種類數和資源量較禁捕前均有所增加,長江鱘等珍貴瀕危物種被發現的頻次也越來越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