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鐮刀灣鎮立足鎮情實際,鼓勵和引導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養殖產業,讓小產業逐步釋放大活力,在助力村民穩定增收的同時,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過去,全鎮經濟全靠石油產業開發,農民基本靠“油”吃飯,產業發展基礎十分薄弱。近年來,鐮刀灣鎮緊緊圍繞設施蔬菜、蘋果產業、特色養殖業的戰略定位,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優先鞏固發展農業產業,全鎮累計建設大棚853座,各類養殖場47處,建設果園2.23萬畝,讓石油制約著農民的“錢袋子”成為了過去,財政收入靠石油正向棚栽業、草畜業、林果業三大主導產業轉變。
隨著三大主導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新的問題和挑戰又擺在眼前,面臨傳統“三大”產業基本飽和,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勞力嚴重不足等問題,讓產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對此,鎮黨委針對這一現狀,通過反復調研論證,最終確定了“棚栽產業品牌化、林果產業精細化、養殖產業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思路。
通過調查研究,鎮域內現有38座約4000多畝閑置水壩成為發展特色產業的優勢資源,發展水產養殖確定為鐮刀灣鎮產業多元化的發展思路。
“說干就干”。鎮政府邀請西農大專家對全鎮水域進行了水質測試,測試結果顯示,鐮刀灣鎮的水質極佳,完全能達到水產養殖要求,這即為發展水產養殖注入了強大的基礎動力,也打消了群眾的顧慮。通過組織產業帶頭人外出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聘請當地的養殖技術人員定期前來指導,采取試點先行的方式,以羅居村為試驗區,以招商引資的方式,建起了鐮刀灣鎮第一個水產養殖基地,2022年,經過一年的養殖試驗,水產品畝產量達到1300公斤,收益達2萬余元。
水產養殖試驗的成果,為鐮刀灣鎮發展水產養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鐮刀灣鎮開始注重在水產養殖水質、技術、品種上狠下功夫,全力打好水產養殖基礎。為了能讓水產養殖產業落地生根、發展壯大,鎮政府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時,從養殖、銷售等方面積極創新。大力推廣“魚蟹混養”模式,將淡水魚和陽澄湖大閘蟹混合養殖,有效利用了水域空間,充分發揮畝均養殖效益。全面推行“互聯網+”模式,通過直播帶貨、禮盒包裝、訂單養殖的方式,全面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讓水產品不但能賣的出,而且能賣的好。探索實行“特色產業+集體經濟”模式。通過清查全鎮集體體所屬水庫資源,以“三變”改革形式發展水產養殖,盤活了村集體閑置資源,解決了集體資產管護難題,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構建了聯農帶農富農機制,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闖出了特色產業發展新路徑,實現了群眾、集體、企業多贏。
如今,鐮刀灣鎮共發展草魚、鯉魚、鰱魚和螃蟹綜合水產養殖示范基地4個,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在特色水產養殖上開辟了一條新的鄉村振興之路,培育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作者:付錦旗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胡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