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mswic"></tr>
  • 簡體 繁體

    行業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動態 > 正文

    小黃鱔 大產業 仙桃擦亮“中國黃鱔之都”金名片

    作者:來源:湖北日報 發布日期:2023-10-27 09:31字體大小:【】【】【

      這里是江漢平原腹地,仙桃!

      這里是中國黃鱔之都,仙桃!

      春發其華,秋收其實。

      金秋十月,豐收的喜悅寫在每個人的臉上,幸福的甜蜜蕩漾在每個人的心頭。

      這里的豐收景象別有一番味道——

      在繁育基地,條條種苗如細針穿梭,生龍活虎;在廣袤田野,四方網箱綠意蔥蘢,魚躍人歡;在加工車間,冷鮮產品、即食美味魚貫而出,奔向市場……

      小黃鱔,大產業。2022年,仙桃黃鱔產量7.21萬噸,占全國、全省比重分別達20.2%、46.7%;綜合產值55億元,同比增長10.5%;黃鱔養殖畝均年純收入約2萬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近年來,仙桃市委、市政府把黃鱔產業當作農業第一產業重點支持,升級打造30公里產業示范帶,加速全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仙桃黃鱔的養殖技術、產品品質等領跑全國,一條百億元產業鏈正加速形成。

      “一條魚”叫響一座城,“中國黃鱔之都”的金名片成色更足。

      8月,喜訊傳來。湖北“鱔七條”出爐,明確黃鱔產業發展上升為省級戰略,“仙桃黃鱔”上升為全省區域公用品牌。仙桃黃鱔產業發展迎來重要風口。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仙桃黃鱔正“游”向更大的江湖——

      這里有全國技術最優的黃鱔苗種繁育基地

      10年育一鱔

      黃鱔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獨特的“雌雄轉換”特性,使其人工繁殖非常困難。農戶只能年復一年地依靠捕撈野生苗養殖黃鱔,而野生苗種供應少、質量良莠不齊、價格偏高、成活率低,成為阻礙黃鱔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2013年初,時年37歲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忠將眼光投向這一難題。

      李忠觀察發現,黃鱔人工催產、受精并不難,但受精卵必須在親鱔吐出的泡沫中孵化,不然都會夭折。

      如何造出這種“泡沫”?一次次實驗,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推倒重來,李忠創造出一個類似泡沫的孵化環境,黃鱔人工繁育終于取得了成功。

      本規模化產卵率80%以上、受精率80%以上、孵化率80%以上,可以量產。

      2017年下半年,李忠受邀來到仙桃市張溝鎮,與黃鱔養殖大戶陳振華合作成立忠善黃鱔苗種繁育專業合作社。張溝鎮無償劃撥了一塊大型示范場地,水、電、道路全部齊全。鎮里花費200多萬元鋪設專用管道,接通自來水。

      李忠一心撲在人工繁育上,很快,黃鱔規模化人工繁育技術應用試驗走上正軌。“親本母本都是‘本地人’,后代應該不會水土不服。”李忠對技術進行優化、完善,選擇江漢平原特有品種“大黃斑”作為培育母體,讓孵化出來的鱔苗“生在仙桃,長在仙桃”,更能適應本地的水質、氣候等,成活率更高。

      繁育、投苗、養殖、起網……李忠圍繞黃鱔的“一生”,進行全周期試驗。2018年底,第一批50萬尾人工繁育的鱔苗經歷了越冬、抗病等關口。

      2019年6月,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在仙桃驗收通過“黃鱔規模化全人工繁育”項目。

      2022年,李忠的人工苗在合作社、部分農戶的池塘養殖成功,今年苗種供不應求,早就被訂購一空。

      “緊盯黃鱔關鍵技術難題,李忠研究員把論文寫在了大地上、池塘里,推動了產業向前發展。”張溝鎮黨委書記毛中陽介紹,全鎮70%的農業人口靠黃鱔產業吃飯,苗種突破讓富民產業走得更穩更遠。

      數據顯示,2022年,仙桃市黃鱔養殖規模達到10.58萬畝、210萬口網箱,產量占全國20.2%。

      這里有全國最大的黃鱔產地交易市場

      一村為全國定價

      入秋,“全國網箱養鱔第一村”張溝鎮先鋒村在晨曦里早早醒來。

      “開秤咯!”伴隨著渾厚悠長的銅鑼聲,一條條剛剛捕撈的鮮活黃鱔過磅交易。

      銅鑼一響,黃鱔上市。這個小村子,“藏”著一個全國最大的黃鱔產地交易市場,年交易額超過6億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的中價·仙桃黃鱔價格指數(EPI)從這里發布。

      “我們這里的交易額、發售量,直接影響華東乃至全國市場黃鱔價格。”先鋒村黨支部書記朱傳寶介紹,眼下正是黃鱔集中上市期,每天早上6時不到就熱鬧起來,來自全國的30多個商販住在村里“買江漢、賣全國”,最高峰時,每天向全國發售黃鱔40萬斤。

      這樣的忙碌場景,在先鋒村并不陌生。1998年,先鋒村的農戶們在水田里“玩出新名堂”,試行“無土網箱養殖”,一時家家養鱔、戶戶賺錢在田埂上風行。“第一村”自此拉開張溝鎮、仙桃市乃至湖北省養鱔產業快速發展的序幕,創造了全國養鱔看湖北、湖北養鱔看張溝、張溝養鱔看先鋒的美譽,為仙桃摘下“中國黃鱔之都”的桂冠增添重要砝碼。

      先鋒黃鱔交易市場原是養殖戶就近交易形成的一個集散中心。時代在發展,交易市場也得跟著變。“借助這個交易平臺,推動養殖戶更好地養出黃鱔,讓更多村民富起來。”仙桃市委、市政府負責人給朱傳寶打氣,調動各方資源,與先鋒村一道,先后多次對先鋒黃鱔交易市場進行了改造提升。如今,黃鱔檢測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有序排列,門類齊全。

      小村大市場,關聯著一個支柱產業的發展。線下買賣紅火之時,線上交易也日益活躍。王穎是當地小有名氣的90后女主播,在抖音上靠賣仙桃黃鱔短短兩年間收獲了數十萬粉絲。“之前在仙桃市區一家公司做文職,出于好奇參加了仙桃市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的主播電商培訓,和其他主播輪流,每天直播5個小時。”今年4月至8月,王穎通過直播賣出了300多萬元的黃鱔產品。

      這里有全國最大的黃鱔加工企業

      “吃干榨凈”一條魚

      藤椒鱔片、燒烤鱔魚片、鱔魚煲仔飯、粉蒸鱔魚……在湖北允泰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臺臺一體化黃鱔處理設備正開足馬力,將一條條鮮活的黃鱔進行宰殺、清洗、分切等。

      “黃鱔渾身都是寶,黃鱔肉可以做成各種美味,黃鱔骨研制成保健品,黃鱔粘液可加工成高檔美容護膚品……”公司負責人楊克勤是土生土長的仙桃企業家,說起鱔魚深加工產品頭頭是道。

      黃鱔肉嫩味鮮,營養價值高。《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濕等功效。仙桃產的黃鱔名為“大黃斑”,以黃鱔、大斑點為標志,具有體態壯碩、肉質肥美、蛋白質含量高、富含微量元素等特點。

      鱔魚雖好吃,但其體表遍布黏液,處理起來很麻煩。多年來,仙桃多以賣活黃鱔為主,加工市場還是一片空白。“我那時就想能不能宰殺清洗好再出售,市民買回去直接烹飪即可,這里面蘊藏著巨大商機!”楊克勤腦海里蹦出這個想法。

      經過多年觀察和探索,楊克勤研發出幾種多功能鱔魚清洗宰殺全自動機器,大大提高鱔魚清洗宰殺的工作效率,節省勞動力,為規模化加工奠定基礎。

      多年來,去骨難度大制約著仙桃黃鱔深加工進一步發展。楊克勤多方請教科研院所專家,終于在2021年破解這個行業難題,實現黃鱔去骨標準化、規模化,并將出肉率提高到了65%,高出人工的5%。當年黃鱔上市后,一下就賣了10萬斤,一年賣出700多萬元。

      “何不走黃鱔深加工的新路?在全國首創黃鱔冷鮮產品、即食美味,讓仙桃黃鱔游得更遠,市場更寬。”楊克勤成立湖北允泰坊食品有限公司,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科技合作,將黃鱔從初加工向深加工拓展,延長黃鱔加工產業鏈條。

      在湖北允泰坊食品有限公司車間,一盒盒打包好的火鍋鱔片、黃鱔預制菜生產下線,發往盒馬鮮生和四川一家連鎖火鍋公司。去年,公司上馬黃鱔深加工生產線,把黃鱔賣出“新花樣”。“今年已經簽下4000多萬元訂單,出口市場也有了新突破。”楊克勤說,貨品銷往美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市場。

      這里有全國最大的黃鱔物流中心

      千公里12小時搶“鮮”到

      一條活蹦亂跳的黃鱔“游”出省要多久?仙桃市郭河鎮強農水產專業合作社給出答案:1000公里范圍內12小時送達,1500公里范圍內18小時送達。

      強農水產品物流擁有物流車輛60臺,其中30噸以上的大型貨車30臺,物流優勢輻射全國。通過強農物流,一條條活鮮鱔魚出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眼下,郭河鎮強農水產專業合作社里一片忙碌,每天十多輛大貨車橫排著等待裝運。隆隆的車聲里,工人們往來穿梭,忙著用小拖車、雙手雙肩,將一箱箱水產品搬上大貨車。

      “每天銷售達到200噸左右,高峰期達500噸左右,每天進出車輛80多臺,高峰期的話達到100臺。”強農水產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劉大紅介紹。

      1988年前后,劉大紅們販銷鱔魚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輪船,靠走長江,將鱔魚從仙桃運到漢口十七碼頭,再搭輪船到上海。運費便宜,但路途遙遠,2天2夜才能到達。途中,還要不時將魚筐浸到江水中,防止鱔魚缺氧死亡。

      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們都是把貨賣給大商販,用別人的渠道走貨。1997年后,他們合資購置貨車走國道,中途在安徽六安停歇,給魚筐換水加冰。高速公路發達后,貨車可一路直奔上海。

      長途販運,最大的難題是讓鱔魚“活”下來。之前用傳統的竹筐和鐵皮箱,既笨重,對鱔魚的保護效果也差。如今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泡沫箱,封閉性好,可加冰保溫,降低鱔魚的死亡率。

      此后,強農開啟黃鱔運輸加速度,運輸量也逐年增大。除運輸黃鱔等水產品外,還帶動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運輸。2009年,強農水產專業合作社正式注冊,強農物流中心正式掛牌,全國最大的黃鱔物流中心揚帆啟航。

      眼下,強農物流正在謀劃“智慧物流”建設,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降低物流成本,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以綠色安全質量優勢提升產品競爭優勢。劉大紅說,他們正在整合平臺上已有的大小商戶和服務網點,編織一張遍及全國的水產物流網,讓更多的黃鱔“游”向更為廣闊的市場。

      這里有全國最大的黃鱔飼料生產企業

      為全國七成黃鱔烹制口糧

      一顆好飼料是如何養成的?在郭河鎮湖北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室里,經過層層測定、化驗,來自大洋彼岸的馬來西亞海魚歷經“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成為全國各大黃鱔養殖基地鱔魚爭食的“佳肴”。

      該公司年產黃鱔膨化飼料4萬噸,市場占有率達70%,名列全國第一。落戶仙桃7年來,湖北嘉康黃鱔飼料“拳頭”產品一步步升級,覆蓋中部,輻射全國,穩穩占據市場龍頭地位。

      湖北嘉康董事長陳成發介紹,自落戶仙桃的第一天起,該公司就把生產黃鱔、斑節對蝦、龍蝦、蝦蟹混養、魚蝦混養等飼料作為主攻方向,迎接水產業結構升級、品牌升級。

      走進湖北嘉康飼料生產車間,只見機器高速運轉,一批批飼料不斷“走”下生產線。“嘉康的生產設備完全由自己研發制造,和其他同行相比,我們要多3至5道工序。”湖北嘉康技術部負責人何慶國介紹。

      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憑借物理性狀好(適口性好、易消化、減輕腸道損傷),還能促進飼料原料中的營養物質相互發生協同效應的優勢,“嘉康”牌黃鱔飼料和珍稀龜類飼料銷量多年來始終位居全國第一,受到養殖戶的推崇。

      不僅賣飼料,湖北嘉康還承擔起養殖戶的全程指導工作。“從幫忙找養殖場地、建養殖池,到傳授養殖技術,很多時候養殖戶付完錢,剩下的都是我們幫忙辦。”何慶國說。

      “大包大攬”給湖北嘉康帶來意外收獲——人才。要解決養殖戶們的種種問題,自己就得躬身入局,從種苗、飼料、養殖技術、病害防治、銷售渠道等多方面為養殖戶們提供幫助。湖北嘉康由此培養和積累了一批“鱔魚專家”,為其開啟全產業鏈布局奠定人才基礎。

      眼下,由湖北嘉康投資創建的600畝生態養殖基地正式投入運營,實現從產業鏈低端向“科研→種苗→飼料→養殖”全產業鏈的逆襲,邁向“專精特”高質量發展之路。

      策劃:仙桃市委宣傳部

      攝影:劉賢雙 鄭恒


    上一篇:“仙桃黃鱔”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172億元 下一篇:仙桃黃鱔“拱”出30公里產業帶 產量占全國1/5、全省近一半

    打印本頁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精品一|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国美女福利视频午夜精品|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看|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大bbwbbwbbw|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麻豆 | 99热在线精品观看|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久久久久|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久久只有这里的精品69|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22|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2021 |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小说| 91精品手机国产免费|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电影| 国产精品H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爱搞视频网站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地址|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国产精品大bbwbbwbbw| 久久久久99这里有精品10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