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023大水面生態漁業研討會在湖北省荊州市舉行。來自行政、科研機構、推廣和企業界的百余位產學研代表共同探討研究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之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出席并致辭。
我國的湖泊資源豐富,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泊眾多,這些湖泊分布廣泛、氣候環境差異較大,其中宜漁湖泊和水庫類型多樣、漁業利用方式各異。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劉家壽研究員在《大水面生態漁業模式與政策》的報告中系列闡述了大水面漁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大水面生態漁業主要模式、大水面生態漁業政策。他認為我國大水面漁業面臨著巨大的環保壓力,要積極轉型實現從追求產量到講究質量的升級。研討會上,劉家壽研究員提出了確保大水面增殖是利用天然餌料資源的生態漁業,確保大水面養殖不能超過環境容量的科學理念。
研討會上,以“一水一策”探索與實踐為主題對話吸引了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的討論。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江蘇省洪澤湖、吉林查干湖、黑龍江北魚漁業集團、青海民澤龍羊峽等水產養殖企業的代表分別從不同層面就湖泊管理、品牌建設、休閑漁業、環境保護、網箱養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研討會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大水面生態漁業分會主辦。此次研討會不僅分享了產業最新政策要求、環保動態、產業科技發展,還以不同層面、角度成功案例鼓舞產業信心,提振產業士氣。研討會同期召開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大水面生態漁業分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二屆理事會成員。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馮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