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喜迎豐收。走進遵義市播州區池坪生態農業園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點,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農業農村部門的專家們正忙著和當地的村民一起抓魚、上秤、測量、記錄……驗收今年稻魚的收成。
近年來,遵義市圍繞“穩糧、促漁、生態、提質、增效”的發展目標,堅持穩糧增收、不與糧爭地的原則,大力推動“稻+”綠色生態種養殖模式。今年,遵義市推廣“稻+”種養模式56萬畝,主要有“稻+魚、稻+蛙、稻+蝦、稻+蟹、稻+鴨”等模式,打造市級稻漁綜合種養提升示范面積2.5萬畝,涉及全市15個縣(區、市)全覆蓋。目前,正是稻魚收獲季節。
播州區池坪生態農業園是2023年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點和稻漁綜合種養溝溜式“稻+魚”小面積高產示范點,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省水產研究所和省水稻研究所組成的專家團隊,每月都要到基地進行技術指導。經測產,該基地水產品畝產達到了140.7公斤。
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星介紹,稻田養魚模式,在很好保持水土的同時,也不破壞任何耕作層,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實現了單產面積增產增收,讓土地的畝產值從2000元增加至8000元。
稻田里養魚,魚能吃掉部分害蟲,減輕水稻的病蟲害,還可以清除田間雜草;魚兒的糞便也成為天然的水稻養料,為水稻提質增產服務,稻魚共生的水稻和魚兒更加綠色健康,深受市場歡迎。
貴州山至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今年6月在450畝水稻田里投放了13400斤魚苗,現在投放規格3-4兩每尾的小魚已經長成1斤左右每尾的商品魚。該公司農藝師鐘露平表示,稻田養魚不能使用化學農藥,一旦使用農藥,魚就會死亡。因此,我們的稻米農殘很低,相對于普通的水稻,稻魚共生的稻米價格也高很多。此外,稻花魚的肉質非常鮮美,每斤價格在20元左右。
余慶縣大龍村村民冉茂江從自家水稻田里抓起一條近兩斤的鯉魚,樂開了花,今年他領了16斤魚苗放到自家的兩畝水稻田里,現在收了40多斤。冉茂江開心地邊抓魚邊算賬:“投放了30條,抓到了25條,成活率還是比較高。魚兒留著自家吃,稻米能賣個好價錢。”
據悉,稻魚的放養時間是插秧返青時,在遵義主要有雙埂的大邊溝式、壟道溝坑式和平板模式,主要投放的品種是福瑞鯉。(文/ 涂林念 圖/ 向維忠)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