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動態
池州市貴池區:一條“魚”游出了產業振興路
作者: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發布日期:2023-08-18 15:26字體大小:【大】【中】【小】
池州市貴池區自古盛產鱖魚。相傳,貴池古稱秋浦,南朝梁昭明太子因喜食秋浦河鱖魚,盛贊“水好魚美”,故封其水為“貴池”,遂秋浦縣改稱貴池縣。據考證,明清以來,貴池出產的鱖魚成為皖南名徽菜“臭鱖魚”的主要原材料。
從歷史上的“水好魚美”到如今的“水清魚肥”,一個鱖魚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貴池樣板正在加速崛起,一幅魚躍人歡的“豐”景圖在該區涓橋鎮徐徐展開。
立足底蘊做精一產
要說孕育漁業資源的自然環境,涓橋鎮可謂是得天獨厚。穿境而過的秋浦河和白洋河是該鎮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
時值盛夏,碧水藍天間,時不時幾只白鷺在水面輕盈翩飛,在陽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這樣自然和諧、生態優美的一幕出現在池州市秋浦特種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中,遠近聞名的秋浦花鱖就生活在這片水域。
“我和鱖魚打了一輩子的交道。”該公司負責人錢葉周感慨道。別看錢老今年已經84歲,但走起路來還是風風火火,帶著一股沖勁奮斗在自己一生所愛的鱖魚苗種培育上。經他一手創辦的池州市秋浦特種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已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鱖魚種苗繁育和供應基地。
如今,這家發軔于草根的企業,發展勢頭稱得上是強勁有力。去年,該公司共繁殖“秋浦花鱖”系列苗種6240萬尾,這些魚苗、鮮活鱖魚從涓橋鎮“出發”,源源不斷地被送往全國各地和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地區。今年上半年,該公司鱖魚種苗及成品鱖魚銷售額突破1126萬元。
得益于該公司一路向好的發展,涓橋鎮也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近年來,該公司不僅為涓橋鎮聯合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還帶動了周邊100多戶農戶養殖秋浦花鱖,每戶每年可增收1萬余元。
精深加工做強二產
涓橋的鱖魚苗種繁育產業始終處于行業內遙遙領先的位置,這也為該鎮延伸一脈相承的鱖魚加工業、休閑漁業提供了足夠強的“底氣”。
涓橋鎮鎮黨委和聯合村村“兩委”深知打造全產業鏈是鱖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但要如何才能將一條鱖魚“吃干榨盡”,臭鱖魚加工廠的建成運營便是一個生動實踐。
距離池州市秋浦特種水產開發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的三公里處,自去年年底起便有了一番熱鬧景象,坐落此處的貴池區一農業科技公司的臭鱖魚加工車間內,每天都有1000—1500斤的鮮活鱖魚經過多道工序后,搖身一變成了一道道方便日常食用的臭鱖魚預制菜。
“原材料的本土化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加工后的鱖魚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能幫助村里養殖戶解決銷售難題,同時也能讓部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聯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舒凱豐細數著種種利好感慨道。
預制菜是當下國內食品行業的一個“風口”,該鎮搶抓這一熱潮,實現了該區鱖魚深加工產業“零”的突破,短短7個月內,產值便達到了60余萬元,不少慕“池州臭鱖魚”之名而來的顧客紛紛搶購,“中國鱖魚之鄉”的金字招牌被持續擦亮。
農旅融合做活三產
有了第一、第二產業的基礎,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的便是第三產業的興起。
今年,貴池區將高標準建成“墩上—馬衙—梅龍—涓橋康養文旅鄉村振興示范帶”,“由點到帶”地以鄉村資源稟賦為載體,打通農文旅融合“大動脈”,實現產業“串珠成鏈”。乘著這股東風,涓橋鎮根據自身實際深入挖掘產業、文化、旅游等資源。因此,吃透“一條鱖魚”既是決心亦是使命。
盛夏時節,已閑置不用的涓橋鎮聯合小學正在如火如荼地改造中。走進施工現場,一幅幅干勁“滿格”的生動圖景躍然眼前:機器不斷轟鳴、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揮汗如雨……一個月后,這一原本破敗失修的校園將完成嬗變,承載起另一定位的發展使命——集民宿、餐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家樂。昔日的操場將被改造為露營基地,支棱起的大大小小各式帳篷即將點綴在開闊的草坪上,三兩好友一邊分享美食一邊歡樂暢談的愿景將在此變為實景。
“依托鱖魚產業的發展,我們將推出具有涓橋特色的‘鱖魚宴’,屆時游客們可以品嘗到滿滿一桌由各種不同烹飪手法制作而成的別具特色的‘鱖魚’大餐。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聞魚而來’,真正實現以產業振興帶動強鎮富民。”站在項目現場,涓橋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蔣文君暢想著未來感慨道。
一條“魚”游出了產業振興的“致富路”。近年來,涓橋鎮打破傳統發展模式的思維局限,接“二”連“三”延伸鱖魚產業鏈,讓一條“鱖魚”的價值鏈條惠及一二三產,蹚出了一條“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隨著一二三產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涓橋鎮實現財政收入4500萬元。談及下一步如何繼續讓“一條魚”產生“多條魚”的價值,該鎮黨委書記胡士珍成竹在胸:“接下來,我們將不斷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一站式服務,讓大家吃鱖魚就來涓橋,想旅游就來涓橋,源源不斷地為農旅融合發展集聚‘人氣’,為群眾增收帶來‘財氣’。”(孫夢晨)
(責編:劉穎、李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