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2014年第九期水產創新講座在六樓會議室舉行。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James E Gavery教授、Marybeth K Bery博士和美國伊利諾伊州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局Kevin S Irons博士分別作了學術報告。講座由長江所陳大慶研究員主持,長江所相關科研人員30余人參加了講座。
在簡要介紹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概況的基礎上,James教授以“Asian Carp in North America”為題,介紹了入侵魚類亞洲鯉目前在北美的狀況。James教授從自然繁殖、運動特征、洄游行為、分布范圍及控制措施等多個角度闡述了美國在治理和控制亞洲鯉種群擴張方面所開展的相關研究及取得的一些成果。
Marybeth博士介紹了美國密西西比河支流伊諾諾伊河亞洲鯉的研究進展。Marybeth博士從標志放流、標志回捕、資源量評估、水聲學探測、超聲波遙測和種群動態模型構建等方面講解了伊利諾伊河亞洲鯉的研究進展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就亞洲鯉的種群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議。
Kevin博士首先講解了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自然、文化和歷史狀況,接著以“Wildlife in State of Illinois”為題,列舉了伊利諾伊州野生動物的數量和名錄,講述了目前亞洲鯉在伊利諾伊州的種群擴張情況,并借助大量視屏文件展示了亞洲鯉在密西西比河泛濫成災的場景。最后,Kevin博士希望能夠通過此次交流活動,從中國科研人員中獲取一些控制亞洲鯉種群的有效措施。
“亞洲鯉”在美國主要指青魚、草魚、鰱和鳙,這4種魚類在中國又稱為“四大家魚”,是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官員在20世紀70年代為抑制池塘和湖泊中水草、各種水下植物、藻類、污物和寄生蟲的泛濫而從亞洲引入美國。之后,由于洪水泛濫、自然逃逸及人為因素等諸多原因,亞洲鯉在美國密西西比河等水域泛濫成災,并開始入侵五大湖水域。為此,美國聯邦政府采取多種措施控制,包括電網阻攔、商業捕撈、基因變異及藥物投放等手段,然而至今收效甚微。

講座現場
(來源:漁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研究室羅宏偉、科技處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