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5日,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水產遺傳育種與養殖研究室的邀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王漢平教授和弗吉尼亞州立邦聯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Bonnie Brown 教授到訪長江所。
期間,兩位教授在2017年長江所水產創新講座上作專題報告。王漢平教授作了題為“SSD and sexual control in Fish: Genomics to Epigenomic; Principle to Practice”的學術報告,介紹了黃金鱸的基因組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溫度、光照、應激等環境因素對黃金鱸性腺發育的影響,以及性腺發育與生長表現之間的關系等性別控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Bonnie Brown 教授作了題為“An epidemiological river metagenome: querying the ecology and pathology of an urban nanopore sequencing”的學術報告,重點講解了nanopore測序技術在河流中微生物鑒定種的應用,可快速、便捷、靈敏地分析水質中的常見致病微生物,對生態環境進行監測。
長江所科研人員和研究生30余人聆聽講座,并就性反轉、性別控制育種、水樣收集、高質量DNA提取、nanopore測序和DNA條形碼等方面與兩位教授進行了交流。
學術報告后,長江所科技處鄒世平處長、水產遺傳育種研究室魏開金主任與王漢平教授就合作研究、學術交流以及人才培養等進行了探討。
兩位教授還參觀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魚類育種與健康養殖重點實驗室、國家水產種質資源平臺長江中上游流域分中心和養魚車間。

王漢平教授作報告

Bonnie Brown教授作報告

學術交流現場
(來源:養殖室 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