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和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完成的“淡水池塘養殖生態工程技術研究”項目在武漢通過了湖北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鑒定。鑒定委員會由華中農業大學謝從新教授任主任,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所長葉金云研究員任副主任,成員來自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漢市水產科學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及院屬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江水產研究所等科研教學機構。
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應用生態工程學原理,構建了包括綜合生物塘、人工濕地、生態溝渠和養殖池塘的復合池塘養殖生態系統。該系統以水流為能量載體,形成水循環利用,將相對獨立的種、養有機結合,有效實現不同生物間的共生互利關系,突破傳統池塘養殖方式,對提高養殖產品品質、節約水資源及有效解決廢水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與此同時,研究并開發了通風強化人工濕地、著生藻生態溝增氧技術、水質在線檢測和安全調控技術,對總懸浮固體物質和表征可氧化還原性物質的高錳酸鉀指數的去除率分別為80.5%~82.9%和61.0%~77.0%,對氨氮、總氮和總磷的去除率分別為51.5%~67.8%、29.1%~68.6%和 72.7%~89.1%,對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數和藻類等生命物質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有效改善了池塘養殖性能,可使試驗池塘單位面積養殖產量增加11.2%~32.5%,明顯提升了產品品質,提高了投入產出比,降低了單位利潤生態足跡量。項目已申報國家專利2項。該項技術已在上海等地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生產實際效果。該項目總體技術居同類研究國際先進水平。
項目主要完成人:李谷、吳恢碧、劉興國、姚雁鴻、陶玲、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