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在環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及風險評估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為開展環境污染物在淡水水產品中的安全控制策略研究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近期以《Determin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an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using modified QuEChERS followed by GC–MS》和《Occurrence and dietary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of phthalate esters in Chinese mitten crabs (Eriocheir sinensis) from Hubei, central China》為題,發表在食品分析領域主流學術期刊“Analytical Methods”(JCR2區IF=2.896)和“Food Control”(JCR1區IF=5.548)上(劉婷助理研究員為第一作者,甘金華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有機氯農藥(Organochlorinated Pesticides,OCPs)、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PCBs)、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Phthalate Esters, PAEs)是具有親脂性,易通過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達到較高的含量,顯示出較強的內分泌干擾性,有致畸、致癌和致突變等危害的環境污染物。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人類活動的頻繁影響,環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然而環境污染物如OCPs、PCBs和PAEs在淡水水產品中的殘留情況及食用安全風險仍知之甚少。
長江所科研人員針對OCPs、PCBs和PAEs在淡水水產品中的殘留情況、分布特征及食用安全風險等問題,通過監測分析江西省、湖北省27個養殖基地的中華絨螯蟹中OCPs、PCBs和PAEs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構建風險評估模型,闡明了中華絨螯蟹的食用安全風險,揭示了中華絨螯蟹中主要環境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研究表明,OCPs和PCBs少量殘留于中華絨螯蟹中,而PAEs普遍存在于中華絨螯蟹的蟹肉及蟹黃組織。PAEs含量隨著中華絨螯蟹的生長而積累,其中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為主要的污染物,含量在105.49-820.13 μg kg?1。同時風險模型評估結果顯示,目前食用中華絨螯蟹攝入的PAEs尚無潛在的健康風險。

調研湖北省中華絨螯蟹中塑化劑殘留特征采樣點
該研究獲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 (2021JBF02)、國家畜禽水產品中典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風險評估項目(GJFP20190903)支持。
相關論文鏈接為:
1.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ay/d0ay00519c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6713521007568?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