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0日、12日和18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聯合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黃登和大華橋水電站庫區、烏弄龍和里底水電站庫區、苗尾和功果橋水電站庫區開展了2021年瀾滄江土著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人工繁育子一代光唇裂腹魚、瀾滄裂腹魚、灰裂腹魚和后背鱸鯉等4種珍稀土著魚類115.6萬尾。
此次放流活動得到了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黃登·大華橋水電廠、烏弄龍·里底水電廠、苗尾·功果橋水電廠以及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巴迪鄉人民政府、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大理白族自治州漁政管理站、云龍縣農業農村局等地方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農業農村部淡水魚類種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組織專家對放流魚類進行了現場種質鑒定和疫病檢測,云南相關公證部門對放流活動進行了現場公證。長江所曹經曄副所長參加了放流活動。
長江所生態養殖學科組魏開金研究員團隊自承擔“瀾滄江苗尾·功果橋、黃登魚類增殖站運行管理”項目以來,克服重重困難,開展了瀾滄江土著魚類人工繁殖和增殖技術研究,全面實現了光唇裂腹魚、瀾滄裂腹魚、灰裂腹魚和后背鱸鯉的人工繁育;連續3年開展瀾滄江土著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增殖放流規模也逐年增加,2021年放流規模為近年最大的一次。下一步,長江所將繼續與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攜手合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共同開展瀾滄江土著魚類資源以及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助力瀾滄江生態保護。

大華橋水電站放流現場

黃登水電站放流現場

烏弄龍、里底水電站放流現場

苗尾水電站放流現場

功果橋水電站放流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