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3日,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湖北宜昌三江漁業有限公司承辦,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協辦的2020年圓口銅魚增殖放流活動在重慶市江津區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段舉行,10萬尾圓口銅魚放流入江。
此次放流的10萬尾圓口銅魚為長江所和宜昌三江漁業有限公司人工繁育苗種。其中,2020年人工繁育的苗種9萬尾(規格全長約5cm,宜昌三江漁業公司提供7萬尾,長江所提供2萬尾),2019年人工繁育的1年齡幼魚1萬尾(規格全長約15cm,長江所提供)。為開展后續放流效果評估等科研工作,長江所還對放流的2萬尾圓口銅魚進行了微金屬線碼(CWT)和可見植入熒光(VIE)標記,并建立了放流圓口銅魚分子標記及繁育親本遺傳基因庫。
此次放流活動,不僅首次實現圓口銅魚單次放流規模達到10萬尾以上,而且1年齡以上大規格圓口銅魚放流規模也首次達到1萬尾以上。同時,在長江圓口銅魚放流工作中,此次多規格苗種同步放流、對放流苗種進行標記以及標記苗種的數量規模等均屬首次,對推動圓口銅魚自然種群資源恢復以及相關科研工作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 ?/p>
此次放流的圓口銅魚苗種生產地在湖北省荊州市和宜昌市,生產系統分別是封閉循環水養殖系統和生態池塘養殖系統。選擇需要遠距離運輸的長江重慶市江津江段進行放流,不僅結合了圓口銅魚生活史習性,也考慮到該江段處于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更有利于提高放流苗種的成活率和保護效果。
在農業農村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資助和支持下,長江所自2007年開始啟動圓口銅魚人工馴養繁育相關基礎理論與生產技術研究,先后突破了圓口銅魚野生親魚人工繁殖、全封閉循環水馴化與親魚培育、人工繁殖與苗種規?;嘤汝P鍵技術瓶頸。2014年,長江所全面突破人工繁殖技術,并在此后的連續5年中不斷取得進展。2020年,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支持下,長江所和宜昌三江漁業有限公司聯合攻關,實現圓口銅魚苗種規模化生產且規格苗種數量超過15萬尾,為圓口銅魚增殖放流奠定了基礎。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長江所、宜昌三江漁業有限公司、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重慶市江津區農業農村委員會、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區管理處、重慶市江津區林業局等單位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參加了此次放流活動。此次放流活動由長江所楊德國研究員主持,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高勇副處長、重慶市江津區政協歐應剛副主席、長江所李創舉副所長發表講話,呼吁大家積極參與長江圓口銅魚等瀕危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助力長江大保護。

李創舉副所長發表講話

放流圓口銅魚

放流圓口銅魚虹吸式自流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