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金佳利、周順兩位博士通過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組織的出站評審。
評審專家組由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張永安教授、梁旭方教授、顧澤茂教授、梅潔教授,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李文祥研究員,長江所鄒桂偉研究員、文華研究員、艾曉輝研究員、陳細華研究員9位專家組成。華中農業大學人力資源部任超老師、水產學院辦公室蔡徐涵主任參加了評審會。評審專家組推舉張永安教授為評審小組組長。
金佳利博士作了“雜交鱘對磷的代謝利用及其受鈣含量影響的研究”報告。經過評審答辯程序,評審專家組認為:金佳利博士圍繞鱘魚對磷的吸收利用和排放為研究目標,采用鱘魚聯合插管技術,探究雜交鱘對不同濃度無機磷的吸收利用和排泄及其受鈣含量的影響,并通過代謝組學研究雜交鱘對磷的代謝機制。目前已按博士后研究計劃完成了相關研究內容,探討了鱘魚飼料配方中無機磷的適宜添加量及最適鈣磷比,為鱘魚養殖產業中的低磷排放調控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助于鱘魚的綠色健康養殖。金佳利博士在站期間申請并獲得了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湖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崗位的資助。在站期間的研究具有創新性,并取得了預期的科研成果,在站期間發表第一作者SCI論文2篇,合作作者論文3篇,并已經完成博士后出站研究報告的撰寫,符合博士后出站要求。

周順博士作了“魚類三代蟲病防治藥物的篩選及其殺蟲機制的研究”報告。經過評審答辯程序,評審專家組認為:周順博士利用金魚—小林三代蟲感染系統篩選和評價了35種中草藥的驅蟲效果,并對重樓驅蟲活性成分進行了鑒定;研究了皂苷類化合物的結構與其驅蟲活性和毒性的關系。研究結果有助于確定對驅蟲活性或毒性至關重要的結構特征,可為后續合成高效且安全的魚類三代蟲防治藥物提供理論指導。周順博士在站期間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以及湖北省博士后創新崗位的支持,已取得預期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2篇。周順博士已完成博士后出站研究報告的撰寫,符合博士后出站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