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我所主持完成的農業部漁業重點科研項目“中華鱉主要傳染性疾病防治技術的研究(漁95-A-96-03-04)”在武漢通過了鑒定。鑒定會由農業部委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組織召開,鑒定委員會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建國、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陸承平等7位專家組成。
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針對中華鱉出血性腸道壞死病、白斑病、癤瘡病、紅底板病及其并發癥、鰓腺炎等主要傳染性疾病開展了研究,內容包括流行病學、病原、病理、生態、藥物和免疫學技術等。在中華鱉出血性腸道壞死癥及其流行規律、白斑病的流行規律、癤瘡病、紅脖子病及赤斑病三種病并發癥的病原學等方面的研究,都屬國內外首次報道。首次從超微結構水平上較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癤瘡病、白底板病、鰓腺炎等三種鱉病的細胞病理變化,分析了疾病的發生機理及可能致病的原因,為這些疾病的診斷和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首次全面、系統地揭示了中華鱉免疫應答的規律,以及水溫、抗原、鱉的體重與年齡對其免疫效果的影響,具有較大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提出了中華鱉主要傳染性疾病的綜合防治方案,研制的疫苗和防治藥物療效顯著、安全,與國內外同類研究相比,具有較大的突破,對生產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本項目執行期間共撰寫研究論文51篇,專著4部,其中24篇(部)論文專著在國內外主要刊物發表或由出版社出版發行。項目成果在湖北、湖南、海南等10余個省市推廣應用,使中華鱉的成活率平均提高了25%,產生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1.8億元以上。該項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項目主要完成人:艾曉輝、周劍光、賀路、羅曉松、周瑞瓊、伍剛、劉志剛、袁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