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6日,長江水產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專題“鰱新品種選育技術研究”在湖北荊州通過農業部漁業局組織的專家現場測產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研究員、荊州市水產局副局長李葉堂高級工程師、長江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楊代勤教授、珠江水產研究所朱新平研究員以及長江所白遺勝研究員等6位專家組成。
專家組在窯灣試驗場對長江所完成的鰱優良選育系第4代(經2代雌核發育、2代混合選擇)的生長對比結果進行了現場驗收。專題主持人鄒桂偉研究員向專家組詳細匯報了鰱新品種選育的過程和歷年來品比試驗的結果。專家組審查了有關技術資料,在長江所窯灣試驗場通過隨機抽取1號池和3號池,采用拉網的方法,對同池養殖的鰱優良選育系和普通鰱荊州群體(2齡魚),分別隨機抽樣30尾,測量了體長和體重;后經干池統計了成活率和產量。
驗收意見認為:測量統計結果表明,鰱優良選育系在體長、體重、成活率3方面數據均優于普通鰱荊州群體,兩個試驗池同池養殖的鰱優良選育系比普通鰱荊州群體生長分別快18.26%和13.60%;干池后兩個試驗池同池養殖的鰱優良選育系比普通鰱荊州群體產量分別高25.34%和14.99%,增產效果明顯。長江所育種課題組自1987年采用極體雌核發育技術獲得鰱雌核發育家系以來,在國家“九五”至“十一五”科技計劃的連續支持下,通過系內自交、系間雜交,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綜合育種技術,目前已經培育出一個生長快、體型好的鰱優良選育系,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