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長江水產研究所魚類病害研究室曾令兵研究員、水產養殖與遺傳育種研究室肖漢兵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自己建立與收集保藏的魚類細胞系資源在國內外首次成功地從患典型出血病的大鯢幼魚、成魚體內分離到大鯢虹彩病毒,填補了一項重要的國內外空白。
近些年,大鯢(俗稱娃娃魚)的人工養殖發展迅速,已形成經濟價值巨大的產業。但是,大鯢的病害問題隨著其養殖規模與范圍的不斷擴大而日趨嚴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長期以來,國內外對大鯢的病害問題研究甚少,多數處于初級的疾病描述階段,而對于大鯢病毒性出血病研究幾乎為空白,僅見一例發現蛙病毒可感染大鯢引起出血病的報道。為了突破大鯢病害問題對其產業發展帶來的障礙,長江水產研究所魚類病害研究室曾令兵研究員率領的團隊與有豐富大鯢繁育和養殖經驗的魚類育種與養殖研究室肖漢兵研究員率領的研究團隊密切合作,利用實驗室的先進儀器設備和研究技術及細胞系資源,在國內外首次成功分離到大鯢出血病病毒病原―大鯢虹彩病毒。從患病魚體內分離的病毒感染細胞培養物,細胞可發生典型的細胞病變效應,病毒可通過連續傳代進行培養。病毒核酸特異性PCR反應可擴增出與預期大小一致的DNA片段,對擴增產物進行測序與比對分析,其序列與蛙虹彩病毒序列的同源性達到了99%以上,初步確認為大鯢虹彩病毒(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 GSIV)。
目前,包括細胞培養超薄切片電鏡觀察、病毒純化、生物學特性、感染與傳播途徑等研究以及進一步的魚體感染試驗等工作正在進行之中。大鯢出血病病毒病原的成功分離為研究大鯢出血病的防控技術和保障大鯢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大鯢病毒分離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