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4日至8日,應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黃洪貴站長邀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楊德國研究員、李學梅研究員、孟子豪助理研究員以及省內科研院所相關專家赴福建內陸山區調研交流。

在福建省有關市(縣)農業農村局及水產技術推廣部門相關人員的陪同下,楊德國研究員等專家一行現場調研了古田縣翠屏湖、政和縣下溫洋水庫、永安市安砂水庫、泰寧縣大金湖、尤溪縣閩湖和泉州市山美水庫等湖庫生態漁業和斑鱖、鰻鱺等特色淡水魚封閉式工廠化循環水發展情況,并與當地水產技術推廣站人員、庫區漁業主體、養殖企業大戶等進行座談交流。

在座談會上,針對福建省內陸山區河道型水庫水體交換頻率高、漁產潛力低、魚類種群結構不合理、養殖經濟效益不高、生態網箱“一刀切”等問題,楊德國研究員建議要在摸清本底情況、掌握餌料生物生產力水平的前提下,根據不同水域的特點,科學制定“一水一策”的漁業發展規劃。同時,要加強漁業品牌建設,利用優質的旅游資源條件,推動漁旅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此外,在保持水質的前提下,應協調發展生態網箱養殖,拓展發展空間的同時保證增殖漁業中天然餌料的營養需求。在特色淡水魚發展方面,專家建議,對斑鱖、光倒刺鲃等地方特色魚類實施開放性保護,并形成相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

此次調研活動充分發揮了長江所作為漁業科研“國家隊”在支撐漁業提質增效、促進漁民增產增收等方面的引領作用。下一步,長江所將與福建本地科研力量進一步加強協作,積極推動福建大水面和特色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