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和18日,兩批中華鱘仔魚破膜而出,標志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2021年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得成功。本次全人工繁殖共獲中華鱘初孵仔魚約18萬尾。
10月5日起,長江所科研人員分別在襄陽谷城基地和荊州太湖試驗場催產子一代親鱘兩批,成功催產雌鱘5尾,雄鱘8尾,獲卵約50萬粒,獲精液約1萬毫升,并獲得中華鱘子二代初孵仔魚約18萬尾。目前,仔魚體質健壯,繁殖后的中華鱘親鱘各項體征正常,健康狀況良好。
中華鱘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具有個體大、壽命長、性成熟時間晚的生物學特征,其人工保種工作難度大,需要持續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長江所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致力中華鱘物種保護工作,先后突破了葛洲壩下野生中華鱘的人工繁殖、中華鱘規模化苗種培育技術、中華鱘全人工繁殖技術及中華鱘規模化全人工繁殖技術,并保種了全國最大一批中華鱘野生、子一代及子二代個體,為中華鱘種群延續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工采集精液

人工采卵

人工授精

受精卵脫粘

受精卵孵化

發育至神經胚期的受精卵

初孵仔魚

5日齡仔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