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生態養殖學科組魏開金研究員團隊在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苗尾·功果橋魚類增殖站和黃登魚類增殖站成功催產8組子一代后背鱸鯉,并孵化出子二代仔魚6.5萬余尾,標志著長江所全人工繁育后背鱸鯉取得成功。這在國內外尚屬首次。
后背鱸鯉(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隸屬于鲃亞科鱸鯉屬,俗稱花魚,是瀾滄江、怒江特有魚類,于今年3月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屬珍稀瀕危物種。
長江所自2019年開展苗尾·功果橋魚類增殖站和黃登魚類增殖站運行管理以來,對兩站蓄養的子一代后背鱸鯉進行了加強培育,通過投喂水蚯蚓、黃粉蟲等鮮活餌料,產前調節養殖池水位、增大水流刺激、調整投喂策略等技術手段解決了人工養殖條件下親魚性腺難以發育成熟的問題。2021年4月上旬,團隊科研人員挑選了性腺發育較好的8組親魚,開展后背鱸鯉的人工催產與繁育工作。根據后背鱸鯉的生殖生理學特性,團隊科研人員優化了催產藥物組合及劑量,經過人工催產、人工授精、孵化等過程,8組親魚共產卵8萬余粒,出膜仔魚6.5萬余尾。目前仔魚生長良好,產后親魚健康無恙,這說明長江所后背鱸鯉全人工繁育技術已經成熟。
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苗尾·功果橋魚類增殖站和黃登魚類增殖站一直致力于瀾滄江土著魚類資源的保護工作,每年向瀾滄江增殖放流光唇裂腹魚、瀾滄裂腹魚、灰裂腹魚以及后背鱸鯉等4種瀾滄江土著魚類。后背鱸鯉全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解決了增殖工作長期依賴野生親本的問題,將對恢復瀾滄江土著魚類自然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挑選親魚

人工催產

人工授精

受精卵孵化

仔魚出膜

魚苗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