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農業部部屬“三院”處級干部能力建設培訓班學員一行80余人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中華鱘保育基地參觀。
30多年來,長江所一直致力于中華鱘物種保護研究。中華鱘保育基地始建于1999年,位于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八嶺山鎮后湖畔,占地面積23.5畝,2010年承建農業部中華鱘保育與增殖放流中心,主要開展中華鱘等珍稀瀕危魚類的人工保種、繁育增殖、資源養護和救護放歸等工作。
期間,長江所危起偉研究員向培訓學員們作了中華鱘保護專題報告。在介紹中華鱘分類地位、生物學特征、生活史、資源現狀、致危因素和保護現狀的基礎上,危起偉研究員重點講解了長江所中華鱘保育基地概況及相關研究工作進展。通過瀕危魚類保護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長江所在中華鱘全人工繁殖、中華鱘海洋館遷地馴養、中華鱘增殖放流、中華鱘救護、達氏鱘全人工繁殖和達氏鱘仿生態繁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和研究成果。
專題報告后,在長江所科研人員的帶領下,培訓班學員們分四組有序參觀。培訓班學員們依次走進標本室、育苗車間和生態車間,近距離觀看了不同生長階段的中華鱘,參觀了中華鱘育苗設施,了解了中華鱘催產流程、體檢程序,掌握了如何分辨中華鱘、小體鱘、施氏鱘和雜交鱘的知識。珍稀的中華鱘和白鱘等標本,先進的繁育設施,個體大小不一的中華鱘,都吸引著培訓學員們時不時駐足,或拍照,或認真觀看,或詢問相關情況。
參觀后,培訓班學員們對長江所中華鱘保護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此行對中華鱘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以后將用實際行動關愛國寶中華鱘、保護長江母親河。

危起偉研究員報告現場

危起偉研究員報告現場

參觀標本室

參觀育苗車間

參觀育苗車間

參觀生態車間里的中華鱘

合影
(來源:辦公室、荊州基地鄒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