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能力,推動監測工作再上新臺階,按照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統籌部署,2023年9月4日至5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心(以下簡稱“部監測中心”)在江蘇南京舉辦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環境DNA技術培訓交流會”。部監測中心、長江流域15省(市)漁業主管部門、相關技術支撐單位的領導和代表共90余人參加會議。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農業農村部漁政保障中心、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和南京大學科技處的相關領導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會議由部監測中心常務副主任、長江所黨委書記陳大慶和部監測中心副主任段辛斌先后主持。

會上,南京大學張效偉教授研究團隊圍繞環境DNA的發展概況、技術原理、標準化進程及應用案例等內容,同參會代表進行了交流。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生態健康平臺工作人員開展了樣品采集、水樣過濾與保存、環境DNA提取與質檢、文庫構建與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等現場演示與講解,展示了環境DNA大容量富集和環境DNA連續監測等前沿的技術和裝備。
部監測中心主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林祥明作重要講話。他指出,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做好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監測工作的重大意義。水生生物資源監測是客觀反映長江禁捕效果的基礎,要堅持問題導向,建設好監測體系、實施好監測任務、評價好禁捕效果。同時,應注重加強新方法新技術的使用,逐步構建完善新方法新技術標準規范,提升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效率。

參會人員通過認真學習、相互交流,深刻理解了環境DNA的技術原理、熟練了其操作流程,為環境DNA技術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