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召開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指標基準值專家論證會議。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湖南省畜牧水產事務中心主任徐旭陽,監測中心常務副主任、長江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陳大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等11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以及相關單位領導和代表5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湖南站承辦,陳大慶書記主持。

項目牽頭單位長江水產研究所對長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總體介紹,各參與單位分別匯報了長江上游干流及支流赤水河、三峽庫區、長江中下游、長江口、洞庭湖以及鄱陽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標基準值研究成果,會議就基準值合理性、科學性進行了充分討論。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項目工作組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指標基準值研究上取得的成果,并認為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指標基準值的確定是開展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評價的重要基礎,是落實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辦法(試行)》的重要舉措。專家組認為,項目工作組提出以20世紀80年代的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作為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標評價基準,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劉英杰副院長對專家組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表示十分感謝,同時表示,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指標基準值的確定是開展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評價的重要內容,直接影響評價結果。但也要看到,長江生態系統演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堅持科學監測評估的基礎上,要充分考慮到其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要從科學合理性和客觀可行性出發,對基準值的有關細節做進一步研討、推敲,充分征求有關方面的意見建議,在試行過程中做好跟蹤評估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各參與單位要持續做好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和評估工作,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中央的長江大保護政策。
趙依民副主任指出,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歷史工程。開展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評估長江生態環境現狀和各項保護修復措施效果,為保護政策措施制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意義重大。各單位各部門要進一步提升監測評價能力,切實抓好新形勢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和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工作,推進監測評價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發展,為長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提供堅實的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