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1日,是第5個世界魚類洄游日。當日,中華鱘保護研討會暨武漢長江中華鱘保護中心揭牌成立儀式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考基地舉行。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趙依民副主任、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李彥亮會長、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馬愛林副處長、武漢市禁捕辦王文高副主任,以及武漢市統戰部、東湖高新區社會事務局等近30家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高校、公益組織和媒體的領導和代表參加會議。

研討會暨保護中心成立儀式由長江所李創舉副所長主持。長江所危起偉研究員暨武漢長江中華鱘保護中心理事長向與會領導和代表介紹了保護中心的有關情況,并作了題為“中華鱘保護:困境、機遇、挑戰和展望”的報告。與會領導和代表紛紛發言,對武漢長江中華鱘保護中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并就保護中心今后開展中華鱘保護工作進行了研討。李彥亮會長對保護中心在支撐中華鱘(長江鱘)保護聯盟工作方面提出了新期待。馬愛林副處長從中華鱘在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意義、激發愛國民族精神等方面作了剖析,強調了中華鱘保護的重要性、艱巨性,指出了保護中心發展方向和思路。王文高副主任表示,武漢市農業農村局作為保護中心的主管單位,希望保護中心加強黨建引領,并對保護中心發展寄予厚望。趙依民副主任在總結講話中指出,保護中心面向中華鱘保護的緊迫需求,對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保護合力具有重要意義。期待保護中心在各方支持下,在中華鱘保護方面取得新成效、作出新貢獻。

武漢長江中華鱘保護中心系長江所危起偉研究員等5位水生生物保護相關的專家共同發起,將致力于中華鱘保護相關的科普教育等公益性工作。長江所將與該中心緊密合作,聯合開展長江流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并與社會公眾建立更廣泛的聯系。
儀式后,522尾7月齡人工繁殖中華鱘還通過漁政碼頭親水平臺放歸長江。此次放流的中華鱘幼魚全部植入以027開頭的15位數PIT,以便于后期個體追溯,評估放流效果。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科技大學等在漢高校,湖北省慈善總會、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等7家公益組織,以及長江商報、騰訊湖北等8家企業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