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浩,博士/研究員,美國馬薩諸塞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自2005年7月至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工作。長期從事瀕危魚類保護研究,在瀕危魚類保護養殖學、行為生態學和繁殖生理學方面有一定積累。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面上項目、公益性行業專項課題、青海省面上項目、香港保育基金項目等10余項,參加“973”、農業財政重大專項等。研究揭示了三峽清水下泄是導致中華鱘產卵場功能下降的原因;突破了中華鱘和長江鱘的全人工繁育;創新性實現了長江鱘的仿自然繁殖;解決了川陜哲羅鮭繁殖難題;起草了《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2013年以來參編專著3部、發表論文61篇(SCI/EI 33篇),第一/通訊作者論文11篇(7篇SCI, 4篇CSCD核心),制定國標1項,第一作者授權發明專利8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3/15)、院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2014,10/20; 2015,3/20);為世界鱘魚保護學會會員(2009-)、中國動物學會行為學分會水生動物行為學專家委員 (2017-)、中國水產學會水生動物行為分會副主任委員(2019-)、院資源保護與利用學科秘書(2016-);《Aquaculture》、《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水科學進展》、《湖泊科學》、《生態學雜志》、《漁業科學進展》、《長江科學院院報》審稿人。華中農業大學、貴州大學、上海海洋大學、長江大學兼職碩士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