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0日,973項目“可控水體中華鱘養殖關鍵生物學問題研究”2017年度總結暨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現場驗收會在長江所太湖試驗場召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桂建芳院士、西南大學張家驊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公社教授等專家組成員,以及參與項目課題的三個研究團隊等40余人參加了會議。
驗收專家組首先赴金家湖養殖基地及太湖試驗場生態車間、育苗車間進行了現場查看,聽取了危起偉研究員所作的“中華鱘全人工繁殖進展匯報”,查閱了相關材料,一致確認可控水體中華鱘子一代全人工繁殖取得了成功,同意通過階段性成果驗收。然后聽取了項目課題承擔單位就養殖中華鱘性腺發育成熟對溫度過程、營養供給的響應及病害防治三個課題內容的年度進展匯報和后期研究計劃,對項目的實施予以肯定,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項目承擔單位通過營養和環境調控使子一代中華鱘培育至性成熟并實現了規模化全人工繁殖。2016年和2017年累計成功催產5尾雌魚和15尾雄魚,產卵量近80萬粒,獲孵化幼苗30余萬尾。本項目的實施及中華鱘規模化全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對恢復其自然種群和物種長期延續具有重要意義。

查看養殖基地子二代幼魚

會議現場

參會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