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所舉辦第七屆瀕危水生動物保護學術交流會
2016年1月17-18日,第七屆瀕危水生動物保護學術交流會在武漢召開。此次交流會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主辦。本課題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鯨類保護學科組和湖北長江新螺段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40余名專家和研究生參加了會議。
本次學術交流會共安排了6個研究報告。水生所王克雄研究員作了題為“長江江豚的遷地保護新進展”的報告,介紹了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的現狀及遠景規劃;梅志剛博士以“長江干流江豚種群數量、分布和保護策略的研究”為題,介紹了長江干流近10年來江豚種群資源量的變化,分析了江豚分布與環境因子的關系。長江所李創舉副研究員和張輝副研究員分別以“鱘魚生殖細胞移植研究”和“中華鱘自然繁殖調查進展”為題,從遺傳學和生態學兩個層面介紹了長江所在中華鱘保護方面的研究進展;畢健玲和楊曉鴿兩位博士研究生分別作了“鯨類動物耐低氧信號通路研究”和“達氏鱘dead end基因的分離鑒定及功能初探”的報告。與會人員就江豚和中華鱘這兩個長江旗艦種的保護及相關科學問題展開了討論。
會議期間,參會人員還組織了籃球友誼賽及趣味游戲活動。
瀕危水生動物保護學術交流會由長江所危起偉研究員和水生所王丁研究員共同發起,自2009年來,每年開展一次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