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以“保護中華鱘,共護長江美”為主題的2024年中華鱘保護宣傳和增殖放流活動在湖北宜昌和荊州同步舉行。此次活
動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宜昌市人民政府、荊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主
辦,主會場設在宜昌,荊州設分會場。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李創舉研究員,副所長張輝研究員,生物室主任杜浩研究員及吳金明研究員參加了
宜昌主會場活動,期間李創舉所長作了題為“中華鱘自然繁殖試驗進展”的報告。荊州基地劉志剛主任、太湖試驗場工作人員參加了荊
州分會場活動。作為本次活動承辦單位之一,長江所在荊州分會場放流了不同規格的中華鱘苗種100030尾,其中2023年繁育的中華鱘子
二代10萬尾,規格25—40cm,采取CWT標記,標記比例10%;2016年繁育的中華鱘子二代30尾,規格150—180cm,全部采取PIT標記。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旗艦”物種。近年來,中華鱘野外自然繁殖種群數量急劇衰退,自然繁殖活動已連
續中斷7年(2017—2023年),野生種群延續岌岌可危,實施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復其資源的有效措施。下一步,長江所將加大中華鱘放流
規模,進一步提升人工增殖放流效果,為長江大保護、長江“十年禁漁”做出更大貢獻。

李創舉所長在宜昌主會場作報告現場

荊州分會場放流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荊州分會場放流中華鱘現場

荊州分會場放流中華鱘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