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組織,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24家單位承擔的農業財政專項“長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在武漢通過驗收。曹文宣院士、唐啟升院士和張春光研究員等11位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處、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的代表,以及項目承擔單位的有關領導和代表參加了驗收會議。會議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召開。
驗收專家組聽取了項目首席專家危起偉研究員所作的項目完成情況匯報,查閱了相關材料,經質詢和討論,認為項目組提交的驗收材料齊全、數據翔實、分析合理、結果可信,完成了計劃任務和考核指標,同意通過項目驗收。
同時,會議建議,應加大開展本次調查的數據挖掘工作,培育產出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和技術規范標準,并根據《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及“長江十年禁漁”效果評估和長江生物完整性評價要求,盡快啟動長江水生生物常態化監測工作。
實施長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該項目是建國以來長江第二次系統的流域性漁業資源與環境專項調查。項目歷時5年,在長江干流,大型一級支流雅礱江、橫江、岷江(含大渡河)、赤水河、沱江、嘉陵江、烏江、漢江,洞庭湖和鄱陽湖設置65個站位,對魚類種類組成、漁業資源狀況、漁業生產狀況、珍稀魚類、長江江豚、漁業生態環境、消落區資源與環境等開展了系統性的調查。經過5年的野外調查工作,共采集到魚類323種,觀察到中華鱘等物種已連續5年未自然繁殖,水質總體符合漁業水質標準要求。結合歷史文獻資料,首次估算了長江魚類資源現存量,遙感定量分析表明40年來水域棲息地質量下降明顯,長江魚類等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顯著。相關成果將為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特別是長江重點禁捕水域禁捕效果評估和水生生物完整性評價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





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