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闡明我國Ⅰ級珍稀水生保護動物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天然群體的遺傳結構和遺傳多樣性特征,為其資源的監測與保護提供科學依據,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膠電泳技術對中華鱘天然群體進行了蛋白質遺傳多態性研究。共研究了15種蛋白質,有4種蛋白無活性或活性很低,在有活性的11種蛋白中共測得 26個座位;在26個座位中,只有1個座位(MDH-1)為多態座位。中華鱘多態座位比例(P)為3.90%,遺傳雜合度(H)為0.04,均遠遠低于其他魚類P和H值的平均水平,說明中華鱘在蛋白質水平上的遺傳變異較貧乏,與其他鱘魚類的情況類似。
附件下載:張四明, 鄧懷, 危起偉等.
中華鱘天然群體蛋白質水平遺傳多樣性貧乏的初步證據. 動物學研究. 1999, 20(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