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鮮(AciPensersine、15Gray)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我國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等技術措施。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每年向長江放流約5萬尾巧cm以上的中華鱷幼魚,這些幼鮮是人工養殖獲得,同時為實現中華鮮的全人工繁殖,從1997年開始我們人工養殖了部分后備親魚。在中華鱷的幼鮮培育和后備親魚的人工養殖過程中,養殖集約化程度高,生活環境和行為狀態的改變以及人工飼料的營養不平衡都可直接或間接導致中華鮮機體病變。由于中華鮮人工養殖歷史較短,對中華鱷病害的系統研究還未開展,歷來關于中華鱷病害的報道僅見于文獻〔l」中列舉的幾例。目前,對多數中華鮮病害的診治均采用一般水生動物疾病的診療程序,參照常規養殖品種和其他鰓魚疾病的研究結果進行防治。本文對近幾年中華鮮養殖過程中所遇見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進行總結,以期為中華鱷物種保護技術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附件下載:朱永久, 危起偉, 楊德國等.
中華鱘常見病害及其防治.淡水漁業, 2005,35(6):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