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馴養條件下性腺發育并最終成熟是突破中華鱘全人工繁殖技術的關鍵環節,有效的養殖模式對促進中華鱘性腺發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實現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養殖模式(水溫和營養調控)下對中華鱘性腺發育狀況進行長期觀測。結果顯示,中華鱘在仿自然變溫或恒溫的養殖環境中,性腺均可發育至III期。采用配合飼料、飼料中添加鮮活魚或冰鮮魚以及僅用鮮活魚或冰鮮魚飼喂, 均能夠使部分中華鱘性腺發育啟動, 但添加鮮活魚或冰鮮魚組性腺發育啟動的比例較高, 其中, 有3尾中華鱘性腺達IV期。成功對性腺發育至IV期的1尾雌鱘(12齡, 體質量57 kg)和1尾雄鱘(14齡, 體質量64 kg)實施了人工催產和授精, 采獲卵 6.25萬粒, 精液2850mL,受精率為60.1%(36.3%~80.4%)。在(19.3±0.2)℃下經過約125h,仔魚大量孵出,獲初孵仔魚2.3萬余尾。此次中華鱘全人工繁殖技術研究的有效嘗試可為今后養殖中華鱘的規模化繁育提供借鑒。
危起偉,李羅新,杜浩,張曉雁,熊偉,張輝,沈麗,吳金明,張書環, 王成友, 李創舉, 柴毅, 李奕慰, 喬新美, 劉志剛,高宇鵬, 甘芳. 中國水產科學,2013.20.No.1(1-11)
附件下載:/Upfile/2015/7/14/201507145851222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