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2013 年, 在廈門九龍江口共標志放流了258 尾4~12齡中華鱘(全長 142~210 cm), 其中13尾個體使用了彈出式衛(wèi)星檔案標志(MK 10-PAT). 放流后共收集到21尾個體誤捕信息以及10尾衛(wèi)星標志個體的遷移和分布位點信息, 結(jié)果顯示, 中華鱘分布位點主要位于中國沿海大陸架水域, 集中分布位點為廈門至舟山群島之間的近海區(qū). 除 3 尾個體離岸距離為350, 41和29 km外, 其余個體與海岸線距離均在15 km范圍內(nèi); 從分布緯度來看, 向南遷移的緯度范圍為 1.366°, 到達南海海域, 向北最遠遷移的緯度范圍為14.539°, 到達朝鮮東部海域, 緯度跨度為 15.905°. 沿大陸架的直線遷移距離和速度分別為449/378 km(衛(wèi)星標志/回捕個體, 范圍=11~2205/3~1488 km)和 0.18/0.18 km/h(衛(wèi)星標志/回捕個體, 范圍=0.03~0.73/0.02~1.07 km/h), 衛(wèi)星遙測中華鱘與回捕中華鱘的遷移速度和遷移距離均沒有顯著性差異. 1 尾衛(wèi)星標志中華鱘的詳細遷移監(jiān)測結(jié)果表明, 該尾魚放流后 134 d 共完成了 2205 km 距離的遷移, 平均遷移速度為 0.52 km/h(范圍=0.23~7.53 km/h). 中華鱘的棲息水溫和棲息水深分別為22.8℃(范圍=17.2℃~29.5℃)和 22.19 m(范圍=11.25~32.25 m). 中華鱘的海區(qū)遷移和分布與水溫、鹽度、水深和餌料等環(huán)境因素有關(guān). 研究結(jié)果有助于弄清中華鱘在海區(qū)的空間分布特征和遷移速度, 為后期深入研究中華鱘在海區(qū)的生境選擇特征提供有價值的數(shù)據(jù), 也為該物種的海洋保護和管理提供理論依據(jù).
王成友, 杜浩, 劉猛, 危起偉*, 張輝, 吳金明, 劉志剛, 沈麗. 廈門海域放流中華鱘的遷移和分布. 中國科學: 生命科學, 2016, 46 (3): 294 -303.
附件下載:/Upfile/2015/6/30/2015063036967421.c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