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魚類分枝桿菌病是由分枝桿菌屬的非結核分枝桿菌造成的長期性感染疾病。本研究發現, 養殖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子二代可感染該病, 典型病理特征是腹水、腹膜肉芽腫、腎臟水腫、肝臟呈灰白色等。采集腹水, 通過細菌分離培養獲得一株緩慢生長型的抗酸桿菌, 進一步通過16S rDNA 和IS2404 重復序列進行分子生物學鑒定, 發現該菌與Mycobacterium liflandii 相似性最高。將10 尾健康子二代中華鱘3 次體檢的血液參數與4 尾分枝桿菌感染子二代中華鱘12 次檢查的血液參數進行比較, 發現在26 項生理生化指標中, 有9 項指標差異顯著(P<0.05), 即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鈉、氯、鈣、總蛋白、球蛋白、外周血白細胞總數(TWBC)和谷丙轉氨酶(ALT),其中TWBC、中性粒細胞和ALT 這3 項指標顯著升高, 其他指標顯著下降, 說明分枝桿菌感染對魚體肝臟和腎臟的損傷較大。采用鹽酸卡納霉素、紅霉素和利福平三種抗生素聯合用藥進行治療, 給藥時間75 d, 治療后腹水明顯減少, RBC、血紅蛋白、PCV、MCV 和球蛋白這5 項血液理化指標均有顯著性升高(P<0.05), 說明藥物治療初期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隨著病程的加劇, 該尾魚最終未能治愈。以上結果表明, 分枝桿菌在中華鱘廣泛流行, 對中華鱘的危害較大, 目前尚未見有效的疫苗和藥物, 因此對該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極其重要。
張書環, 聶品, 舒少武, 杜浩, Foo Khong Lee, 楊月梅, 邵純, 邸軍, 黃君, 曾令兵, 危起偉*. 子二代中華鱘分枝桿菌感染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 中國水產科學, 2017, 24(1): 136-145.
附件下載:/Upfile/2016/4/7/201604074700649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