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1835 )是一種大型溯河洄游性魚類,主要分布于長江干流、珠江及東亞大陸架水域。1981年葛洲壩水利工程截流阻斷了其洞游通道,原來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長江上游的所有產卵場都無法被中華鱘所利用。雖然后來證實中華鱘能夠在葛洲壩壩下完成自然繁殖活動,但產卵位置卻僅局限在葛洲壩壩下至古老背長約30 km的江段,并且每年都有自然繁殖活動發生的區域僅限于葛洲壩至廟咀長約4 km的江段。與此同時,由于原有產卵場的喪失、環境退化、航運和歷史上的過度捕殺等諸多因素,中華鱘野生種群資源量也不斷下降。1989年中華鱘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9%年又被列為IUCN紅色目錄瀕危物種。中華鱘性成熟晚,繁殖間隔長,資源被破壞以后自然恢復緩慢。雖然中華鱘繁殖群體數量稀少,但目前的研究卻表明自然繁殖仍然是中華鱘幼魚補充群體的主要來源,人工繁殖放流數量雖然具有一定規模,但貢獻量仍不足10% 。
附件下載:
/Upfile/2015/7/23/201507233358122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