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
Acipenser sinensis Gray)主要生活在我國東海和黃渤海大陸架,具有溯河淚游產卵的習性,隨著葛洲壩水利樞紐于1981年1月截流,長江中華鱘繁殖群體被阻隔在長江中、下游江段,盡管1983年以來國家完全禁止對中華鱘繁殖群體的商業捕撈,并實施了人工增殖放流等保護措施,但其自然產卵群體資源仍然不斷下降。1988年中華鱘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目前,關于中華鱘產卵群體種群結構和繁殖生物學習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尤其是在葛洲壩下中華鱘產卵繁殖群體生態學和資源評估等方面的研究。但有關中華鱘胚胎發育和早期生活史階段呼吸生理學的研究,仍然相當薄弱。作者于2003-2004年從觀察中華鱘的胚胎發育和研究早期生活史階段耗氧率這兩方面為切入點,對中華鱘胚胎、仔魚和稚魚進行研究,獲得如下研究結果。
附件下載:
/Upfile/2014/1/20/2014012040951449.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