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報道,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我國外來魚類入侵日益加劇,呈入侵物種增長迅速、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和涉及面廣等特點,對生物多樣性、經濟和社會安全均造成了嚴重的危害。盡管引進外來魚類為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改善蛋白質供應提供了巨大助力,但外來魚類入侵對本地種的捕食、種內種間競爭、雜交和疾病傳播等負面影響同樣不可忽略。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全流域禁捕、養殖逃逸等多重因素導致外來魚類的入侵風險加劇。
本研究統計分析我國外來養殖魚類現狀,遴選確定養殖產量高、養殖區范圍廣、養殖歷史長、入侵風險高的重要外來養殖魚類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和尼羅羅非魚(Oreochromis niloticus)。根據外來魚類的生物學特性,通過棲息地適宜度曲線法預測大口黑鱸在中國的適生區及其受多種因素影響下的變化趨勢。篩選適合分析水生生物的近端環境變量數據集,通過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擬尼羅羅非魚在中國的適生區分布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