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鱘(Acipenser dabryanus),又名達氏鱘,作為長江中特有的三種鱘魚之一,于 2010年被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目前,長江鱘的人工繁殖技術非常成熟,仿生態繁殖取得成功,為重建長江鱘野外種群打下了堅實基礎。野外種群重建最關鍵的是長江鱘野外種群自然繁殖的發生,因此,能否為長江鱘自然繁殖活動提供適宜的非生物環境,就顯得十分重要。
本實驗以長江鱘親鱘為研究對象,通過植入超聲標記,在四川宜賓放流長江鱘親鱘,讓長江鱘親鱘回歸其原棲息地,跟蹤監測長江鱘親鱘的遷移和分布,了解長江鱘親鱘在長江上游的棲息分布。同時,結合科學回聲儀探測儀和聲學多普勒剖面流速儀進行地形和流速場測量,了解長江鱘在自然水體中對環境因子底質和流速的選擇偏好,以期為長江鱘野外種群的重建工作提供基礎數據。